追忆似水年华(六)-第六部-女逃亡者-02
安德烈走后,已是晚饭时分."你无论如何猜不到谁在这里呆了至少三小时,"母亲向我说,"我估计三小时,其实也许更长些,她和第一位客人戈达尔太太差不多同时到,她看着我的客人......今天有30多位......一个个来了又走了,她却安坐不动,直到一刻钟前才告辞.要不是你的朋友安德烈在这儿,我就会让人叫你了.""到底是谁来了?""一个从来不访亲拜友的人.""帕尔马公主?""没说的,我的儿子比我想象的要聪明.叫你猜人名真没意思,你一猜就准.""她没为昨天怠慢了你向你表示歉意吗?""没有,那样做就愚蠢了,她的来访本身就是道歉;你去世的外婆会认为这样做很得体.据说帕尔马公主大约在两点钟时派了一名跟班的来打听我有没有接待日,下人回答说就是今天,她就上楼来了."我的第一个想法没敢告诉母亲,我想前一天帕尔马公主周围准是一群很出色的人,她和他们交情很深,喜欢跟他们谈天说地,见我母亲去了她感到有点不快,而且并不想掩饰她的不快.这种目无下尘的傲慢态度,她以为能用细心周到的殷勤来补偿,这完全是德国贵妇人的作风,盖尔芒特家族大概在很大程度上也吸取了这种作风.可是母亲却认为(我后来也这么认为)原因很简单,是帕尔马公主没认出她来,因而没想到应该对她表示关注,待到母亲走后帕尔马公主才得知她是谁,也许是从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那儿知道的,因为公爵夫人在楼下遇见我母亲了,也许是从来拜访的夫人小姐的名单上看到的,门房在她们进府前都要询问姓名,以便登记入册.她觉得由别人或者她本人对我母亲说"我没认出您"这不太客气,而且认为作一次拜访......这在公主殿下是一次破例,尤其是一次长达几小时的拜访......无异于间接而又同样有说服力地对我母亲作了解释,她果然这样做了,其实这种做法也和我的第一种解释一样,是符合德国朝廷的礼节与盖尔芒特家族的家风的.
但我并没有长时间呆在那儿让母亲对我讲帕尔马公主来访的经过,因为我适才想起好几件有关阿尔贝蒂娜的事,本想问安德烈,却忘了问她.再说,阿尔贝蒂娜的身世我现在知道得多么少啊!将来也不会知道得更多!然而这是唯一使我特别感兴趣的故事,至少在某些时候它又开始使我感兴趣了.人是一种没有固定年龄的生物,他具有在几秒钟内突然年轻好多岁的功能,他被围在他经历过的时间所筑成的四壁之内,并在其间漂浮,如同漂浮在一只水池里,池里的水位会不断变化,一会儿把他托到这个时代,一会儿又把他托到另一个时代.我写信请安德烈再来.她过了一星期才又来访.我几乎是一见她就问:"既然您声称阿尔贝蒂娜住在我这里的时候没干那种事,那么,按您的意思,她是为了自由自在地干那种事才离开我的?她去找哪个女朋友了呢?""当然不是,她绝不是为这事离开您的.""那么是因为我太让她讨厌罗?""不,我想不是.我想是她姨妈逼着她离开您的,她姨妈替她物色了那个坏蛋,您知道的,就是您称之为'我的情况很糟先生,的那个年轻人,他爱阿尔贝蒂娜,向她求过婚.她姨父母见您不准备娶阿尔贝蒂娜,担心她要是继续在您家里住下去而引起大家的反感,那个年轻人会不肯娶她.而且年轻人不断让人对邦当夫人施加影响,因此邦当夫人就把阿尔贝蒂娜叫回去了.事实上阿尔贝蒂娜也需要她的姨父母,当他们要她作出抉择时,她就离开了您."我被妒忌心所苦,过去从来没想到阿尔贝蒂娜离开我还有这层理由,我只想到她对女人的欲念以及我对她的监视,却忘记了还有邦当太太,对我母亲一开始就看不惯的事她不久以后可能也觉得有点离经叛道了.至少她担心这会得罪那位有可能成为阿尔贝蒂娜的未婚夫的年轻人,她留着这人好在我不娶阿尔贝蒂娜的情况下给她作后路.确实,与安德烈的母亲过去的想法相反,阿尔贝蒂娜总算找到一个出身资产阶级的好对象.当她想去看维尔迪兰太太,当她和她秘密谈话,当她因我事先不通知她便去赴维尔迪兰家的晚会而对我大发脾气时,那时她和维尔迪兰太太之间策划的内容并非是安排她会见凡德伊小姐,而是会见维尔迪兰太太的侄子,此人爱阿尔贝蒂娜,而维尔迪兰太太对这门亲事也很满意,她并不十分希望他能结一门阔亲.某些家庭决定的某些婚姻确实令人诧异,我们无法完全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可我后来就再没想过这位侄子了,他可能当了阿尔贝蒂娜的开导者,多亏他我才得到阿尔贝蒂娜的第一个吻.这样看来,我过去对阿尔贝蒂娜的心事的整套设想应该为另一套设想所代替,或与它重合.因为后者不一定排斥前者,因为喜欢女人这一癖好并不妨碍她结婚.这桩婚事真是阿尔贝蒂娜离去的原因吗?而她是出于自尊心,不愿让人以为她依赖她姨妈,或者以为她要迫使我娶她,所以没有肯把这事说出来吗?我开始懂得,一个单一行为的多种原因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行为时它所呈现的各个方面的一种人为的.主观的体现,阿尔贝蒂娜在和女友的交往中就是搞这一套手法的行家,她有本领让她们每一个人都以为她是为她而来.阿尔贝蒂娜在我家的暧昧处境会使她姨妈不快,我以前竟从未想到这点,我为此感到吃惊和某种羞愧,这种吃惊,我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决体会到.有多少次我绞尽脑汁想弄明白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产生的危机,却突然听到第三者按自己的观点跟我谈起他俩的事,原来这第三者与他俩中的一个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而就(她)的观点可能就是引起这一危机的根源!既然人的行为是如此靠不住,那么人本身怎能靠得住呢?有些人说阿尔贝蒂娜是个工于心计的女人,她设法叫某人娶她,听到这些话就不难推测说此话的人会如何评判她在我家的生活.然而我却认为她是个牺牲品,一个可能不太纯洁的牺牲品,即使如此,她也是由于其它原因而有过错,是由于道德败坏,而人们对此却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