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正是我在海边看见那一群美女列队而过的第二天.我向好几位几乎每年都到巴尔贝克来的旅馆房客询问她们的情况.他们未能给我提供什么情况.此后,一张照片给我解释了何以如此.仅仅几年以前,她们还是一群依然孩子气十足.未定型而又甜美无比的小姑娘,人们可以看见她们在帐篷四周,围成一圈坐在黄沙上:她们好似隐隐约约的白色星群,即使你从中分辨出一双比他人更明亮的眼睛,在这看不清的银河星云中,也立即会将她忘掉,并与其他人的眼睛混成一片.现在,她们虽说还刚刚脱离女大十八变的年龄,但确实已经脱离了那个年龄.谁又能认出,她们就是几年前那一群小姑娘呢?
在距今不远的那些年代里,肯定她们并不象前一日在我面前第一次出现时那样,给人一个群体概念.这个群体本身那时尚不够清晰.那时节,这些小毛孩子还太小,还处于成型的基本阶段,个性还不曾在每一张脸上打上自己的烙印.正像个体还浑沌存在的初级器官一样,更确切地说个体是由珊瑚骨构成,而不是由组成珊瑚骨的一个个珊瑚虫构成.那时她们还是你挤我我挤你地挤在一起.有时,一个小孩将身旁的小孩弄倒了,于是,一阵狂笑,似乎这是她们个体生命的唯一体现.人人前仰后合,这些线条尚不清晰.作着鬼脸的面孔混成了一团肉冻,闪闪发光,颤颤巍巍.在她们后来有一天给我看.而我亦保留下来的一张旧照片上,她们这孩子气的群体与日后她们那行列的面孔已经是同样数目.人们感到她们在海滩上已经留下了不同寻常的痕迹,禁不住对她们望上几眼.但是人们还只能通过理性逐个地辨认她们,而任凭女儿十八变去变,直到这些重新组合的形状逐渐侵占到另一个有个性的人上去,才算是分界线,又必须去认明那另一个有个性的人了.高高的身材与鬈曲的头发并存,这又一个人的俏丽面庞很可能就是这照相簿上所显示的从前那个干瘪黄瘦的小毛丫头.这些少女,每个人的容貌特点在短暂的时间里有了那么大的变化,反使得这些特点成了一项模糊的标准.另外一方面,她们之间共同的和似乎群体性的东西,从那时起就是那么突出,在这张照片上,有时连她们最好的朋友也会把这一个认作那一个.要消除疑团,只能通过服装上的某个小玩艺,才可以肯定哪个人穿过这样的衣服,戴过这样的小玩艺,而其他人肯定没有.那个时节与我刚刚在海堤上看见她们那一天相比,差异是多么大,而这两个时间距离又是那么近.那个时节以来,她们仍然像我前一日感觉到的那样放声大笑,但是这种笑已不再是童年时期那种断断续续几乎是自发的笑声了.从前那种痉挛性的放松随时能叫这些脑袋去扎个猛子,犹似维沃娜(流过普氏故乡贡布雷的河.)河中的鱼群,散开了,消失了,过了一小会又聚拢成群了.
现在,她们的容貌已经成了自己的主人,个个目光紧紧盯着自己追逐的目标.只有我昨天那样第一次依稀望见,犹犹豫豫又抖抖瑟瑟,才会将这些孢子混淆起来,正像往日的狂笑与陈旧的照片将这些孢子混成一团一样.时至如今,这些孢子都具有了个性,而与那苍白的石珊瑚分离了.
肯定,有许多次,在美丽的少女从我面前经过时,我向自己许下诺言,一定要再与她们见面.一般来说,她们不再出现.何况,记忆很快将她们遗忘,很难再找到她们的面庞.可能我们的眼睛还没有认出她们的时候,已经望见别的少女经过了.这些新出现的少女,我们将来也不会再与她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