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儿童资源网

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二卷


  "我不去,我留下来和他聊天,"安德烈指着我,这样回答.
  "可是,迪里欧太太请了你,你是知道的,"阿尔贝蒂娜大叫起来,似乎安德烈打算与我待在一起,只能用她不知道人家邀请了她这一点来解释.
  "你看,我的小姑娘,别那么傻,"安德烈回答道.
  阿尔贝蒂娜并不坚持,生怕人家也劝她留下声.她摇摇头:
  "你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她回答,"对一个喜欢慢性自杀的病人,就是这么说的.我可跑了,我想你的表慢了,"说完拔腿就跑.
  "她叫人着迷,可她也是一大怪,"安德烈说道,用微微一笑环视她的女友.这微笑既抚慰她,又对她作出评断.
  在爱好消遣娱乐这一点上,阿尔贝蒂娜与少年时期的希尔贝特有些相似.在我们相继爱恋的各个女子之间,总存在某种相似之处,虽然也有所变化.这种相似,与我们气质的固定化有关系,因为这些女子是我们的气质所选择的,而将所有与我们既不相反,也不相辅的女子,也就是专门既满足我们的官能享受又折磨我们的心的女子全部淘汰掉.这些被选中的女子,是我们气质的产物,是我们感性的倒影.反成象."底片".因此,一个小说家,在描写他笔下主人公的生活时,可以将他历次的恋爱描绘成几乎完全相似,而并不给人以自我抄袭的印象.相反,给人的印象是他在创造,因为虚假的革新总不如旨在暗示一个崭新真理的重复更有力量.在堕入情网者的性格中,小说家还应该指出变异的迹象,随着进入人生其它纬度上新的地区,这种变异的迹象更加突出.如果对自己笔下的其他人物,他描绘出不同的性格,而对自己心爱的女子,则没有赋予她任何性格,说不定这位小说家就再次表达出了另一条真理: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我们了解他们的性格.但是对一个人与我们的生命合而为一的人,很快我们就再不能将她与我们自己分开的人,对于她的动机,我们不断地作出各种令人不安的假设.对这假设又不断作出修改,对这样一个人,我们怎么能够捕捉住她的性格呢?对于我们爱恋的女子,我们的好奇心是从理智之外升腾起来的,其驰骋大大超越这位女子的性格.即使我们想停留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也做不到.我们惴惴不安调查研究的目标,要比这些性格上的特点更为紧要.这些性格上的特点与表皮上那些小小的菱形十分相似,其变化丰富的组合构成了肌肉花纹般的特点.我们直觉的辐射穿透了这些,带给我们的影象完全不是一张特殊的脸的影象,而代表着一副骨架那阴沉而痛苦的普遍性.
  安德烈非常富有,阿尔贝蒂娜则贫穷而又孤苦无依,因此安德烈怀着极度的慷慨让她分享自己的奢华.说到安德烈对希塞尔的感情,则与我所想的不完全一样.果然不久阿尔贝蒂娜拿出她收到的希塞尔的来信,大家便有了这位女大学生的消息.此信是希塞尔专门写来,要将她旅途和抵达的消息告知这一小帮子人,同时也请大家原谅她的怠惰,尚未给其他人写信.安德烈说:
  "我明天就给她写信.如果等她先来信,可能要等很久,她那么粗心大意."
  本来我以为她与希塞尔龃龉得要死,听到她道出这番话来,我真是大为惊异.
  安德烈朝我转过身来,补充了一句:"显然你大概不觉得她如何出类拔萃,可她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姑娘,我对她非常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