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一)-编者的话
《似水年华》的作者逐渐构思这部小说大致在上世纪末年和本世纪初年.一九○七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这部小说,一九○八年他开始动笔,到一九二二年他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普鲁斯特创作《似水年华》的十余年间,完全禁闭在斗室中,与世隔绝.他全部精力与时间集中在回忆与写作上,毫不关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它对法国人民生活的强烈影响,在《似水年华》中几乎毫无反映.这部小说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十九世纪末叶是法兰西资本主义逐渐由垄断资本进入帝国主义的过程.二十世纪初年,法国资本主义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见列宁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在这时期,法国社会出现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极大繁荣.1900年巴黎举办震动全球的"世界博览会",就表现出赫一时的繁荣景象.凡此种种,都没有引起在斗
室中埋头写作的普鲁斯特注意.由此可见,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而言,《似水年华》是十九世纪末年的小说,是反映临近巨大的变革与转折点时刻的法国社会的小说,因此可以说也是一部反映旧时代的小说.《似水年华》是法国传统小说艺术的最后一颗硕果,最后一朵奇葩,最后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同时,由于《似水年华》在艺术结构与表现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这部小说也预示着法国文学上一个新的时代将要来到.这个新时代,由现代派文学成为主流的时代,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达达主义运动和超现实主义锣鼓喧天的呐喊声中开始的,也就是说,正在普鲁斯特在他的病床上细读《似水年华》最后一卷的校样之时,虽然他那时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可是还勉强工作.
不用说,普鲁斯特不可能受超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五花八门的所谓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可是现代派文学,不但二.三十年代的现代派,就连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派作家,不时地提到《似水年华》及其作者,好象他们不能不承认《似水年华》给予他们艺术革新的启发.
天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杰作虽然不可能完全不受时代局限,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天才作品,实质上总是超时代,超流派的.《似水年华》就给了我们具体的论证.
1988年2月 北京
"普鲁斯特年谱"
普鲁斯特年谱
徐继曾 编译
1871年 7月10日 马塞尔.普鲁斯特生于巴黎位于布洛尼林园与塞纳河之间的奥德伊市拉封丹街96号其外叔祖父路易.韦伊家.马塞尔为其父母的长子.其父阿德里安.普鲁斯特通过学衔考试,任医学院教授,其母让娜.韦伊,较教授年轻十五岁.马塞尔的父母住在巴黎罗瓦街8号.
1873年 5月24日 马塞尔的弟弟罗贝.普鲁斯特出生.
8月1日 普鲁斯特教授一家自鲁瓦街迁至马尔泽尔布路9号.
自1878年起 马塞尔每年随其父母前往厄尔-卢瓦尔省他父亲的出生地伊利耶度复活节假.他们住在教授的姐姐儒勒.阿米纳夫人家.伊利耶为普鲁斯特作品中贡布雷的原型,自1971年起改名为伊利耶—贡布雷.
约1881年 马塞尔首次患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