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九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九章


    因此,如果奥军主力都配置在上莱茵地区,普军的全部兵力配置在尼德兰,而奥军在尼德兰只留下一个普通的军,那就可能得到好得多的效果.
    1814年,假如用巴尔克来将军代替敢作敢为的布留赫尔来统率着西里西亚军团,而让布留赫尔留在主军中受施瓦尔岑堡的指挥,那么,这一战局或许就彻底失败了.
    在七年战争中,若敢作敢为的劳东的战区不是在普鲁士王国最坚固的地区西里西亚,而是在帝国军队的地区内,那么,整个战争的情况也许就完全不同了.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我们须把下列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其特点予以区分开.

    第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同我们共同作战不仅是由于同我们有同盟关系,而且也是为了它们本身的利益.

    第二种情况是,盟国的军队前来作战正是为了援助我们.

    第三种情况是,将帅个人特点均不同.
    在前两种情况下,可能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象1813年和1814年那样,将各国军队全混合起来,使各个军团都是各国的军队混合编成的好呢,还是尽可能地4让各国的军队各自分开,让它们比较独立地行动好呢?

    第一种方法很明显,最为有利,但是这必须有一定的友好关系与共同利益作前提,而具备这种前提条件的情况是很少的.在各国军队都完全混合起来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的利益就十分难区分开来,指挥官自私的想法所起的有害影响也就只能表现在次一级指挥官的身上,因而只表现在战术范围,并且就是在战术范围,也不象在各国军队完全分开时那样可不受惩罚地.自由地表现出来.当各国军队完全地分开时,这种有害影响就牵涉到战略范围,因而能够起重大的作用.可是,正如我们说过的,要采用第一种方法,各国政府须具有罕见的牺牲精神.在1813年,紧迫的情况迫使得各国政府采取了这种方法,当时,军队最多并对局势的好转贡献最大的俄国皇帝没有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让俄国军队独立作战,而是把他们交给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司令官指挥,这也是应大加赞扬的.
    若各国军队不可能这样联合起来,那么,各国军队完全分开当然要比半分半合好一些.最槽糕的是不同国家的两个独立的司令官在同一个战场上,譬如在七年战争中,俄军.奥军和帝国军队的情形就常常是这样.在各国军队完全分开的情况下,须完成的任务就可以完全分开,于是各国军队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在形势逼迫下就会进行更多的活动.若分开的各国军队联系较密切,甚至于是在一个战区内,那么,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一支军队不好的打算就会使另一支军队的力量瘫痪.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情况下,各国军队要全地分开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因为每个国家本身的利益通常就已为本国军队规定了不同的目标.在第二种的情况下,前来支援的军队可能没有自己的目标,它常常可以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奥军在1815年战局末期与普军在1807年战局中就是这样.
    将帅个人特点的问题,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可是,我们不能不提出一点总的意见,从属部队的指挥官不要任命最小心谨慎的人来担任,而要派最敢作敢为的人来担任.因为我们曾指出过,在军队分开行动时要想取得战略上的成果,最重要的莫过于每个部分都积极行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力量的作用,只有这样,某地点发生的错误才可以被其他地点取得的成果所抵消.也只有指挥官是行动迅速和敢作敢为的人物,他的意志和内心的欲望能驱使他前进时,各个部分才能充分活动起来,仅是客观地.冷静地考虑行动的必然性的人,是很难能使他指挥的那部分军队充分活动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