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五章
这就是这种防御的优缺点,现在再谈一谈这种防御所需要的条件与有利于这种防御的一些条件.
主要的和根本的条件是国土辽阔,有的至少是退却线比较长,因为几天的行军当然不会让敌人遭到显著的削弱.1812年,拿破仑的中央军团在维帖布斯克附近是二十五万人,到斯摩棱斯克是十八万二千人,到了博罗迪诺附近就减少到十二万人,等于说它同俄国主力军团的兵力相等.博罗迪诺距离国境九十普里,可是俄军直到在莫斯科附近时才开始占绝对优势.这个绝对优势引起的变化当然是非常稳定的,以至于法军在马洛亚罗斯拉韦次的胜利都不能让这种形势发生任何重大的改变.
任何其他欧洲国家都没有俄国这样辽阔的国土,并且只有不多的国家可能有一百普里长的退却线.可是,象1812年法军这样大的兵力在其他场合也是不容易出现的.双方兵力对比像这次战局开始时那样相差大的情况就更为少见,那时法军兵力超过俄军一倍以上,并且,还占有决定性的精神优势.因此,在这次战局中经过一百普里才达到的目的,在其他情况下,或许经过五十普里或者三十普里就能够达到了.
有利于该防御的条件是:
(1)农作物较少的地方;
(2)忠诚且尚武的民众;
(3)气候不好的季节里.
对敌人来说,这一切都会在维持军队方面增加他的困难,迫使他组织庞大的运输队,派出很多的部队,执行繁重的任务,引起种种疾病;而对防御者来说,这一切却便于进行翼侧的活动.
最后,我们还必须谈一谈对这种防御产生影响的军队绝对数量的问题.
无论同对方的兵力对比如何,一支不大的军队的力量一般说要比一支大的军队的力量先衰竭,因此它的进攻路程不可能像一支大的军队那样长,它的战区的范围也不可能那样大,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军队的绝对数量和这支军队可以占领的地区之间仿佛有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固然这种比例关系不可能用数字表示,并且在其他情况的影响下会常常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只要说明在这些事物的本质最深处有这种关系就够了.率领五十万人可以向莫斯科进军;可是,即使兵力对比对自己很有利,率领五万人不管怎样也是不能够向莫斯科进军的.
现在,假定军队的绝对数量同地区的面积的比例在上述两种场合是相同的,那么敌军的数量越大,它由于我们的退却而遇到的削弱无疑也将越大.
一.军队的数量越大,给养和宿营就越困难,这是因为,军队所占有的地区即使同军队的数量以同样的比例增大,部队也决不能完全在这个地区取得给养,并且,一切需要从后方运来的物资会遭到较大的损失.军队能用来宿营的也决不是整个地区,而只能是这个地区的不大一部分,这部分地区也不会随着军队数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扩大.
二.军队的数量越大,前进就会越慢,走完进攻路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愈长,前进中每天损失的总数也就会越大.三千人追击两千人时,在一般的地形条件下不会允许退却者以每天只行军一二普里至多三普里的速度向后退却,也不会允许他们隔一定时间停下来休息几天.要想追上他们,攻击他们并把他们逐走,只要几个小时就行了.可是,如果双方军队的数量各增加一百倍,那么情况就完全不相同了.在前一种情况下用几小时就可以取得的效果,现在可能需要一整天,甚至两天.这时候,每一方都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地点,因而军队的各种运动和行动都变得更为复杂,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可是,这时对进攻者的处境更为不利,他由于给养的困难比退却的要大,不能不在比退却者更宽的正面上前进,因此经常有在某一地点遭到退却者优势兵力袭击的危险,俄国人在维帖布斯克就曾企图进行过这样的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