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五章
法军在博罗迪诺附近大概有十三万人,假如俄军是在从斯摩棱斯克通往卡卢加的半路上进行这次会战,那么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说法军在那里的兵力会多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法军又能够从这支部队中抽出多少兵力派往莫斯科呢?显然非常少.这样少的兵力人们是不会把它派往五十普里(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的距离)以外的像莫斯科这样一个城市去的.
拿破仑经过几次战斗以后,到达斯摩棱斯克附近时兵力约有十六万人,假如当时他以为,在进行主力会战以前可以冒险向莫斯科派遣一支部队,专门为此抽出了四万人,而只留下十二万人对付俄军主力,那么这十二万人到会战时就可能仅剩下九万人左右,等于说比到达博罗迪诺附近时要少四万人.这样,俄军就拥有三万人的优势了.如果以博罗迪诺会战的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当然可以认为,俄军凭着这个优势可能成为胜利者.无论如何,这个计算的结果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的兵力对比对俄军来说比在博罗迪诺附近的兵力对比要有利得多.可是,俄军的退却并不是按照深思熟虑的计划进行的,他们之所以退得这么远,是因为每当他们想进行会战时总感到自己兵力不够.他们的一切给养和各种补充都在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的路上,在斯摩棱斯克时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考虑舍弃这条道路.另外,在俄国人的心目中,即使在斯摩棱斯克和卡卢加之间取得一次胜利,也决不能够抵偿因为没有掩护而被敌人占领莫斯科的过失.
1813年,假如拿破仑明显地偏向侧方,大致上在布尔戈尼厄运河后边占领阵地,并且在巴黎只留下几千人和大量的国民自卫军,那么他也许能够更有把握保证巴黎不受侵袭.联军如果知道拿破仑率领十万人在奥塞尔的话,就绝对不会有勇气向巴黎派遣一支五万到六万人的部队.相反,假如联军处在拿破仑的地位,并且他们的敌人就是拿破仑,那么恐怕谁也不会建议联军舍弃通向自己首都的道路.如果拿破仑占有当时联军那样的优势,他就会毫不踌躇地冲向首都.尽管情况完全一样,可是精神状态不同,结果就会很不一样.
我们还想指出,在向侧方进行这样的退却时,无论如何必须使首都或者企图通过这一退却避免战祸的其他地点保持一定的抵御能力,以免被任何别动队占领或遭到抢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谈到这里为止,以后在论述战争计划时还要谈到它.
但是,我们还必须考察一下这种退却方向的另一个特征,即忽然变换方向.俄军在到达莫斯科之前一直按照一个方向退却,以后他们就离开了这个可能把他们引到弗拉基米尔去的方向,先朝梁赞方面继续撤退,然后转向卡卢加方向.假如俄军必须继续退却的话,那么他们当然就会沿着这个可能把他们引到基辅的新方向接着退却,也就是又逼近敌国边境了.至于法军,即使这时候比俄军还占显著优势,也不可能维持这条通过莫斯科绕个大弯的交通线,这一点是十分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仅必须放弃莫斯科,并且非常可能还必须舍弃斯摩棱斯克,也就是说必须让出辛辛苦苦占领的一些地方,而不能不满足于占领别烈津河西岸地区.
当然,这时俄军也会陷于不利的态势,它可能处于同本国的主要部分离开的境地,这同他们在战局开始时就向基辅方向撤退时可能陷入的不利态势是相同的.但是事实上俄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陷于不利态势的,因为法军只有不绕过莫斯科就到达基辅,它的状态才有可能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