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五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五章


    三.军队的数量越大,每个人在战略和战术上的日常勤务中消耗的体力就会越大.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天天都要出发和行军,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接着行军,一会儿战斗,一会儿要做饭或者领取食品,并且在各方面的必要的情报来齐以前它又不能宿营.这支军队在这些辅助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常常要比五万人的军队多一倍,可是对于双方来说一昼夜却都是二十四小时.军队由于人数不相同,走完一日行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受到的劳累是那么不同,我们在前一篇第九章中已经谈过.当然,无论是退却者还是进攻者,都要忍受这些劳累,可是后者要忍受的劳累要大得多,因为:
    (1)根据我们前面的假定,进攻者兵力占优势,因此它的人数相对更多.
    (2)防御者用不断放弃土地的代价换取了经常保持主动的权利,让敌人经常受他支配.他可以事先作好计划,并且在大多数场合计划不致被破坏.进攻者却只能根据防御者的配置情况制定计划,这种配置情况他常常只有通过事先的侦察才能知道.
    为了让人们不致认为我们的论述同第四篇第十二章矛盾,我们必须在此提醒一句,这里所指的被追击者,都是成功的,是连一次会战也未曾失败过的被追击者.
    可是,使敌人受我们支配的这个权利,在赢得时间和增加力量的场合,同在争取某些次要利益的场合是有不同的,时间越长,这种差别就会越大.
    (3)退却者一方面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容易退却,派人改善道路和桥梁,选择最舒适的宿营地点等等.另一方面,他又竭力设法使追击者难以向前推进,派人破坏桥梁,让那些原来不好的道路在自己的军队通过后变得更加难以通行,占据最好的宿营地和水源地让敌人无法利用等等.
    最后,我们还必须应该指出,民众战争也是一种特别有利于这种防御的条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在专门一章里论述,因而在这里不作仔细分析.
    到此,我们谈到了向本国腹地退却的各种优点,谈到了它要求人们付出的代价和必须具备的一些条件.现在,我们还想约略地谈一谈它的实施问题.
    我们所要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退却的方向.
    退却应该退向本国腹地,也就是说,应当尽可能地退往这样的地方,在这里敌军的两侧被我们的地区所包围.这时候,敌人就处于各个地区的威胁之下,而我们却不致有被迫离开本国领土主要部分的危险.如果我们选择的退却线距离国境太近,就有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假如1812年俄军不向东方而向南方退却,就会遭受到这种危险.
    这是该退却措施的目的所要求的条件.至于退往国内的哪个地方最好,选择这个地点时应当符合直接掩护首都或另一个重要地点的意图,还是应当符合引诱敌人离开通往该地的方向的意图,以及应该符合到什么程度,这都看当时的情况.
    假如俄军在1812年的退却是预先考虑好的,即完全有计划的,那么他们当然能够从斯摩棱斯克向卡卢加方向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很可能完全免遭蹂躏,然而俄军却是在退出莫斯科后才选择了这条路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