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八章


    我们在谈江河时不仅谈到它的水量,而且更重视河谷的深的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事先说明,不应当把河谷理解为真正的山谷,否则,在这里就要运用有关山地所论述的一切了.可是,大家知道,在很多平原地方,就连极小的河流也有陡峭的深谷.此外,河岸上有沼泽和其他妨碍接近的障碍物的情况也都属于这个范围.
    因此,在这些条件下,把防御的军队配置在中等江河或者深一些的河谷的后边是一种很有利的态势,这种江河防御应该算作最好的战略措施.
    这种防御的不足,即防御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是军队的防线容易过长.防线过长时,防御者会十分自然地把军队分散在可能的渡河点上,因而忽略了必须封锁的真正的渡河点.然而,如果不能把整个军队集中在真正的渡河点作战,就无法收到该防御的效果.在这里,假使整个军队没有被消灭,一次失败的战斗,一次不得已的退却和各种各样的混乱及损失都会让整个军队接近于彻底不成功.
    防御者在上述条件下不应该把防线延伸过长,并且必须在敌人渡河的当天傍晚以前把自己的兵力集中起来,这两点我们已作了充分的说明,因此不需要讨论那些受地形条件制约的时间.兵力和空间的配合等问题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会战必然有其特点,即防御者的行动必须非常激烈,因为进攻者的佯渡使防御者一时弄不清情况,常常只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防御者才能弄清真相.防御者在态势方面之所以有利,是因为当面的敌军外境不利.如果敌军的其他部队从其他渡河点包围防御者,那么防御者就无法像在防御会战中那样,在后边对这部分敌军进行有力的打击,因为这样做他会失去有利的态势.因而,他必须在这部分敌军还没有威胁到他的时候,先解决正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一定要尽可能迅速而有力地攻击当面的敌军,使它遭到失败,从而解决全部的问题.
    但是,这种江河防御的目的决不是抵抗兵力相对过大的敌人(这在大江河的直接防御中必要时还是可以设想的).在这种防御中,防御者常常在实际上需要对付绝大部分的敌军,即便情况对防御者有利,人们也很容易看出,兵力对比在这里是必须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大量军队在中等江河和深谷进行的防御就是这样的.在河谷旁边进行强有力的抵抗会造成阵地分散的不利情况,对大量军队来说,不能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大量军队所需要的是决定性的胜利.如果仅仅是比较顽强地守住次要的防线而进行短时间的抵抗,以等待援军,那么,当然就可以在河谷边缘.甚至可以在河岸进行直接防御.在这里虽然不能期望得到山区阵地那样的有利条件,可是抵抗的时间比在一般地形上总要长些.只有在河道蜿蜒曲折时(深谷中的河流往往是这样的),防御者进行这种防御才是十分危险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要看一下德国境内的摩泽尔河的河道就能了解这一点了.在这里,防守河道突出部分的部队在退却时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掉.
    大量军队在中等江河上采用的防御手段,也能够用在大江河上,并且这里的条件更为有利,这是不言而喻的.每当防御者要争取彻底的胜利时,总是要采用这个手段的(比如阿斯波恩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