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八章
可是,必须承认,这种不进行决战的防御,就像正负荷简单地接触时产生的电压一样,只适用于阻止较小的力量的冲击.如果对方统帅是一个犹豫不决.小心谨慎.任何东西都不会促使他猛烈前进的人,那么,假使他拥有极大的兵力优势,防御者还是可以采用这种防御的.一样的,当双方形成平稳的均势,彼此力争的仅仅是微小的利益时,防御者也可以采取这种防御.可是,如果要对付的是在冒险家指挥下的优势兵力,采取这种防御就会有导向消亡的危险.
此外,这种防御方法看起来是既大胆而又合乎科学的,以致可以称得上高雅的防御方法.可是,高雅的一般容易流于华而不实,而在战争里却不像社交中那样可以容许华而不实的作风存在.因而,采用这种高雅的方法的实例是不多见的.不过,这第三种防御可以用作前两种防御的特别的辅助手段,也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控制桥梁和桥头堡以便军队随时用渡河要挟敌人.
这三种江河防御中的任何一种防御,不仅可以是主力可以进行的绝对抵抗,而且还可以作为假抵抗.
防御者固然可以采取很多其他措施,建筑同行军中的野营地有不同的阵地,使这种不想真正进行的抵抗产生假象,可是,只有这一系列措施相当复杂,其效果在敌人看来比其他场合更多和更持久时,在大江河进行的假防御才会起到真正的欺骗作用.对进攻者来说,敌前渡河总是一个重大的步骤,因而,采取这样的行动时往往要考虑很久,有时要推迟到更加有利的时刻才能进行.
因而,进行这种假防御时,主力有必要大体上像真防御那样分布和配置在河边.但是,只有假防御这种意图本身就说明当时的情况是不利于真防御的,因而,各部队哪怕是进行微弱的抵抗,也会因为防线较长和部队分散而有遭到重大损失的危险.从实际意义来说,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措施.可见,在进行假防御时,所有行动的目的必须是使军队能在遥远后方(往往几日行程)的某一地点确实集中,因此假防御时进行的抵抗只得以不阻挡这一集中为限度.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我们的看法,并指出这种假防御可能有的重要性,我们想提一下1813年战局末期的情况.那时,拿破仑率领大约四万到五万人退过了莱茵河.联军按照自己前进的方向原本可以在曼海姆到奈梅根这个区域内轻而易举地渡河.拿破仑要以上述兵力防守这段河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他只能考虑在法国的马斯河沿岸及其附近进行第一次真正的抵抗,因为他在那里可以得到一定的增援.可是,假如他立刻退到马斯河,联军就会紧紧地追到那里,如果他让部队渡过莱茵河去宿营休息,那么不久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因为联军即使小心谨慎到极为胆小的程度,也会派一些哥萨克和其他轻装部队渡河,而当他们看到渡河很顺利的时候,一定还会让其他部队接着渡河.因而,法军有必要在莱茵河进行认真的防御.联军一旦真正渡河,这个防御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所以,这是一次纯粹的假防御.但在这种场合,法军根本不冒任何危险,因为他们的集中地点是在摩泽尔河上游.我们知道,只是麦克唐纳犯了错误,他率领两万人停在奈梅根的附近,一直等到温岑格罗迭军在一月中旬(该军到达比较迟)把他逐走时他才后退,这就妨碍了他在布里昂会战以前同拿破仑会师.可见,莱茵河的假防御使联军的前进运动停止了下来,而且不得不下决心把渡河时间推迟到援军到来以后,也就是说推迟了有六个星期之久.对于拿破仑来说这六个星期是非常宝贵的.如果没有莱茵河上的这次假防御,联军就会趁来比锡的胜利直驱巴黎,而法军要在首都这边进行一次会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