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十八章


    至于军队为了把江河或者深谷作为阻止敌人接近的战术障碍,也就是作为战术上加强的正面而紧靠江河或深谷配置,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对这个问题的仔细研究是战术范围的事情,不过我们要指出,从效果上来看,实际上这完全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措施.如果陡谷很深,阵地正面自然会是绝对不可攻破的,可是从这种阵地侧旁通过并不比从任何其他阵地侧旁通过困难,所以防御者这样配置军队实际上就差不多是给进攻者自动让路,这显然不可能达到这样设置军队的目的.因而,只有当地形对进攻者的交通线十分不利,以至于他一离开自己的道路就会遭到极不利的后果时,防御者这样配置军队才有可能是有好处的.
    采用第二种防御时,进攻者的佯渡会给防御者带来更大的危险,因为这时候进攻者更容易实施佯渡,而防御者的任务却是要把全部部队集中在真正的渡河点.可是,在该场合防御者在时间方面并不十分紧迫,因为在进攻者把全部兵力集中起来和占领几个渡河点之前,对防御者有利的条件是一直存在的.另外,进攻者在这种时候进行的佯渡的效果也并没有对单线式防御进行的佯攻那么大,因为在单线式防御中必须保持一切地点不被攻破,因而预备队的使用是不简单的,在单线式防御中需要判断出哪个地点可能首先被敌人攻占,而在这里却只要搞清楚敌人主力在哪里就行了.
    关于在大江河和中等江河上所进行的上述两种防御,我们还必须总括地指出:如果这两种防御是在退却时仓促和混乱之中部署的,没有准备,没有清除渡河器材,没有确切了解地形,那么当然就达不到上面所谈到的所有结果了.在这种情况下大多完全不能指望具备有利的条件,并且为了取得这些有利条件而把兵力分散在宽大的阵地上是极不明确的.
    总之,就如在战争中凡是在意识不明确和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所做的一切都不免归于失败那样,如果由于没有勇气同敌人进行会战而选择了江河防御,期望利用宽阔的江河和低深的河谷阻挡敌军,那么,江河防御是不会取得好结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统帅和军队谈不上对自己的处境有真正的信心,他们通常忧虑重重,并且这种忧虑很快会变成事实.会战决不会像决斗那样以双方情况完全相同为前提.一个防御者,如果在防御中不擅长利用防御的特点,不善于利用迅速的行军.熟悉的地势和自如的运动取得利益,那么,他就是不可挽救的了.江河和河谷是根本不可能拯救这样的防御者的.

    第三种防御是在敌岸占领坚固的阵地.这种防御之所以能够有效果,是因为敌人的交通线在该情况下被河流切断,从而有被限制在一座*这种阵地必须是异常坚固的,几乎是无法攻破的,不然就会符合敌人的希望,防御者就失去了有利的条件.如果阵地坚固到敌人不敢进攻的程度,那么在某一些情况下,敌人甚至会被束缚在防御者所在的河岸上.如果他要渡河,他就会失去自己的交通线.当然,他也可以威胁防御者的交通线.这时候,像在双方相互从对方阵地侧旁通过的所有场合一样,一切都取决于:谁的交通线在位置.数量和其他方面保障得更好些;谁在这种场合作其他考虑时失败的可能更大,也就是谁作其他考虑时可能轻易被对方战胜;最后一点,谁在自己的部队中保持有更多的致胜力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有所依靠.在这种场合,江河的作用无非是让交通线带来的危险有所增加;因为双方的交通线都被限制在桥梁上.通常,防御者的渡河点和各种仓库在要塞的隐藏下会比进攻者的更安全些.如果这一点能够肯定,那么这种防御当然是可以采取的.甚至当其他条件不适于实行江河的直接防御时,也可以用这种防御来代替直接防御.这样,虽然江河并没有受到军队的防守,军队也没有受到江河的掩护,可是军队和江河这样地结合在一起却守卫了国土,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