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八章


    假如有人想要把防御的第二个必要组成部分还击再加以区分,只把狭义的抵御,即把守卫国土.战区和阵地看成是必要的部分(这一部分活动只进行到足以保证这些地区的安全为止)而把转入真正战略进攻的进一步还击却看成是同防御无关的.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么,这种看法是和我们上述观念相违背的.所以,这种区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坚决主张必须把报复思想作为防御的基础;因为无论防御者最初的还击在顺利时能让敌人受到多大损失,仍然不能造成进攻和防御在对比关系上所需要的均衡.
    由此我们说:防御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取得胜利的较强的作战形式,可是这个胜利是不是能超过防御原先的目的,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但是,防御是和等待这个概念分不开的,所以战胜敌人这一目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即只有在出现了进攻的条件下才可以存在.因此,不言而喻,假如没有出现进攻,防御就只能满足于保持原有的状况.保持原有的状况是防御在等待状态中的目的,也是它最直接的目的.与此同时,防御只有在满足这一较低的目的时,才能得到它作为较强作战形式的那些优点.
    如果我们现在设想一支军队奉命防守它的战区,那么防御可能会有下列几种方式.
    (1) 敌人一进入战区,军队就立即进攻(例如莫尔维次会战.霍亨甫利得堡会战).
    (2)军队在战区边沿附近占领阵地等待进攻敌人出现在阵地前面,然后自己进攻敌人(如恰斯劳会战.索尔会战和罗斯巴赫会战).在这种情况下,显然行动是比较被动的,等待的时间较长.虽然在真正出现敌人进攻的情况下,采取这种防御方式和前一种方式相比所赢得的时间多不了多少,或者一点也不多,可是在前一种场合肯定会发生会战,而在这种场合下就不一定会发生会战,敌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决心发起进攻,所以等待的利益也就更大.  
    (3)军队在战区附近的阵地上不仅等待敌人下决心进行会战(即等待敌人出现在我们阵地前面),而且还要等待敌人发动真正的进攻(为了引用同一个统帅的战例,我们可以将崩策耳维次筑垒阵地作为例子).在这种场合,人们将进行一次真正的防御会战;而且,正像前面我们说过的,这种防御会战还是可以包括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军队的进攻行动的.跟第二种场合一样,这里也根本不考虑赢得时间的问题,但是敌人的决心却将受到新的考验.有的进攻者在发起进攻之后,发现对方的阵地过于坚固,在最后时刻或者在进行第一次尝试以后就放弃进攻的决心.
    (4)军队退入本国腹地进行抵抗.退却的目的,是为了使进攻者的兵力受到削弱,并等待进攻者削弱到不得不自行停止前进,或者至少不能击败我们在他进攻路程的终点进行的抵抗.
    如果防御者能在退却中留下一个或几个要塞,迫使进攻者不得不进行围攻或包围,那么这种情况表现得最为清楚和明显.进攻者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会受到多大的削弱,防御者有多好的机会可以以巨大的优势兵力在一个地点上攻击进攻者,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即使没有要塞,向本国腹地退却也能使防御者渐渐取得他所需要的均势或优势(在战区边沿附近他是得不到这种均势或优势的),因为在战略进攻中任何的前进都会使兵力遭到削弱,这种削弱一方面是前进本身所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必要的分割兵力造成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研究进攻时再作详细的阐述.在这里我们所以先提出这个真理,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经过历次战争而充分证明了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