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八章


    防御者所遭受的这一切损失,多半是力量方面的损失,这种损失只是间接地(也就是在以后,而不是立即)影响到他的军队,而且往往是那么间接,以致人们不大感觉到这种影响.由此可见,防御者是在牺牲将来的利益换得当前的增强,即他像一个穷困的人不得不做的那样,向人借贷.
    假如我们想要考察这些不同的抵抗方式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必须看看进攻的目的.敌人进攻的目的是占领我们的战区,至少占领我们战区的大部分,因为至少是大部分才能理解为整体,而占领几普里的地方在战略上一般是没独立的重要意义的.因而,只要进攻者还没有占领我们的战区,也就是说,只要他由于畏惧我们的军队,根本没有向我们的战区发起进攻,或没有进攻我们的阵地,或者当我们向他挑起会战时回避会战,我们就算达到了防御的目的,各种防御措施也就能够说是起了显著的作用.自然,这种成果仅仅是消极的,不能直接给真正的还击增加力量,可是,它能够间接地给真正的还击增添力量,也就是说,它能为还击作好准备,因为进攻者正在丧失时间,而时间上的所有损失总是一种不利,都必然要用某种方式削弱受到时间损失的那方.
    所以,在采用前三种防御方式时,也就是说,当防御在战区边沿附近进行时,不进行决战就可以说是防御取得了成绩.
    但是在采用第四种防御方式时,情况却并非这样.
    如果敌人围攻我们的要塞,那么,我们就必须及时为这些要塞解围,所以,以积极行动决定胜负,是由我们来决定的.
    假如敌人不围攻我们的任何要塞而尾随我们进入腹地,情况也是如此.在这种场合,虽然我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等待到敌人极度削弱时才行动,但是,终于要转入行动这一前提始终是不变的.当然,敌人也许占领了作为他进攻目标的整个地方,但是,这只不过是借给他罢了,紧张状态仍在持续之中,决战还没到来.只要防御者的力量越来越强,进攻者的力量越来越弱,拖延决战就对防御者有利.然而,只要必然会到来的顶点一出现(即使这个顶点只是因为防御者总的损失产生了最后影响才会出现的),防御者就必须采取行动和进行决战,这时候,等待的利益应该看作已利用殆尽了.
    当然,这个时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为它取决于很多的情况和条件.可是我们应当指出,冬季的来临经常可以看作是自然的界限.如果我们不能阻止敌人在他占据的地方过冬,那么,通常就可以认为我们已经放弃这个地方.不过,只要想一想托里希-佛德腊希这个例子就能够知道,其实这个规律,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那么,通常说究竟什么是决战呢?
    我们在考察中一直把决战想象为会战的形式.自然决战并不一定会采取会战形式,它可以是能导致剧变的一系列分兵进行的战斗行动,这些战斗行动之所以能导致剧变,或是由于真正进行了血战,或是因为战斗的可能性所产生的效果迫使敌人不得不撤退.
    在战场上不可能用其他方式进行决战.依据我们对战争所确定的观点,得出这个结论是必然的.因为,即使敌人军队仅仅是由于缺乏粮食才退却的,这也是我们的武力限制了他们才形成的结果.如果我们的军队根本不存在,敌人军队就一定能设法解决粮食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