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过多,自然不能认为军队的力量就会受到直接的削弱,也不能认为军队的内部比例就不恰当,可是,给养方面的困难增加了,军队的力量显然会受到间接的削弱.而且要知道,少用一万名过多的骑兵,就能多用五万名步兵.
由于某个兵种比例不当而产生的上述特点,对于在狭义上而言的军事艺术来说则更为重要,因为狭义的军事艺术是研究运用现有军队的学问.并且,现有的军队交给一个统帅指挥时,往往各兵种的比例已定,统帅在这方面不能起多大作用.
因此,如果说某个兵种比例不当会令作战的特点产生什么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是:
炮兵过多,作战必然带有更多的防御性和被动性.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更多地利用坚固的阵地.大的地形障碍,甚至是山地阵地,能方便利用地形障碍防卫和保护大量炮兵,让敌军前来自取灭亡.整个战争就将以稳重而又缓慢的步伐进行.
相反,炮兵不足时,我们将主要采用进攻的.积极的和运动的原则.行军.吃苦耐劳就成为了我们的特殊的武器.于是,战争显得更复杂,更活跃,更曲折.大的军事行动将化为许多小的军事行动.
在骑兵非常多的情况下,我们将寻找广阔的平原并乐于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我们可以同敌人保持较远的距离,让自己得到较长时间的和较舒适的休息,而不使敌人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由于控制着空间,因此敢于进行较大胆的迂回以及比较冒险的运动.只要牵制性攻击和奔袭还是有用的辅助手段,我们就能很容易地使用它们.
骑兵严重缺乏会跟炮兵过多那样减弱军队的运动能力,可是不能象炮兵过多那样增强军队的火力.在这种情形下,小心和慎重就成了战争的主要特点.一直接近敌人,以便经常监视敌人;避免作迅速的,特别是仓卒的运动;到处以集中得非常好的兵力缓慢前进;宁肯进行防御和选择复杂的地形,必须进攻时就直捣敌军的重心,这些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然倾向.
作战方式因为某一兵种过多或过少所发生的上述变化极少是这样的全面和彻底,以致只这种变化就决定了整个行动的方向.采取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在这个战区还是在那个战区,进行主力会战还是采取别的作战手段,这些完全取决于其他更重要的条件.如果人们认为不是这样,那么他们恐怕至少是将次要问题当成主要问题了.但是,虽然主要问题已经根据其他原因决定了,某一兵种过多或者过少总还会起一定的影响,因为,在战争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具体活动中,人们在进攻时也有可能是小心的和慎重的,而在防御时也有可能是大胆和富有进取精神的,等等.
另一方面,战争的特点也可以对兵种的比例产生出了显著的影响.
第一.依靠后备军和民军进行的民众战争,自然只能建立大量的步兵.因为这种战争中,装备比人员缺乏,而且装备也只能是一些最为必需的东西,所以,人们很容易想到建立一个炮兵连(八门火炮)的费用可以用来营建两三个步兵营,而并非建立一个步兵营.
第二.兵力小的一方同兵力大的一方作战时,如果不能从民众武装或与此相似的后备军制度中寻求出路,那么,扩大炮兵自然就是兵力小的一方谋求同敌人保持均势的最简捷的手段,因为这样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加强自己军队的最重要的因素......火力.加之,兵力小的一方的战区本来就有许多是小的,所以炮兵更为适用.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的最后几年就曾经采用过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