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四篇-战斗-第七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上)-第一卷-第四篇-战斗-第七章


    因此,真正参加战斗的那一部分兵力越小,留作预备队的那一部分兵力就越大(单是它的存在就可以影响胜负),对方利用生力军夺回胜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任何统帅和军队,只要在战斗中能最合理地使用兵力,并且到处都能充分利用强大预备队的精神效果,就能最有把握地取得胜利.在现代,我们必须承认,尤其是在拿破仑亲自统率下作战时,法国军队,在这方面是非常出色的.
    另外,胜利的一方参加战斗的兵力越小,消除战斗的危机状态和恢复作战能力的时刻就来得越早.一小队骑兵在快速追出敌人以后,几分钟内就能够恢复原来的队形,危机也不会持续得更长.整个骑兵团要恢复队形却需要较长的时间.成散兵线的步兵恢复队形所需要的时间还将更长.至于各兵种组成的部队,它各个部分的前进方向也许是不同的,战斗开始后队形可能发生混乱,并且由于相互间都不明确知道对方的位置,队形就会更混乱,因而恢复队形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胜利的一方要把在战斗中分散了的军队以及一部分队形混乱了的部队重新集合起来,稍作整顿,配置在适当的地点,恢复战场秩序,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能说军队越大,恢复秩序的时刻就来得越迟.
    除此之外,当胜利者还处于危机状态时,黑夜的到来会推迟恢复秩序的时刻.最后,复杂的地形和遮蔽地也会推迟这一时刻的到来.但我们还必须指出,黑夜对胜利者也是一种有效的掩护手段,因为失败者利用夜暗进攻取得良好结果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象1814年3月10日约克在郎城对马尔蒙攻击成功的例子,是不多见的.一样,遮蔽地和复杂的地形对较长时间处于危机状态的胜利者也可以起到掩护作用,使他不致受到反击.所以,黑夜和遮蔽地.复杂的地形,对失败者恢复战斗来说,不是更为容易,而是更为困难.
    以上我们所谈的失败者的援军,只是指单纯增加的兵力,即从自己后方来的援军,因为这是一般常见的情况.可是,如果援军攻击对方的翼侧或背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属于战略范围内的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的效果,我们将在其他地方讨论.在这里我们研究的为恢复战斗而进行的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主要属于战术范围.我们只是由于必须谈到战术效果,而且必须使我们的概念深入到战术范畴,因此才讨论它.
    军队向敌人翼侧和背后攻击,能大大提高攻击的效果,但不一定总是这样,有时反而也可能削弱攻击的效果.这个问题和任何其他问题一样,都是由战斗的各种条件决定的,我们在这里不去深入讨论它.但下面两点对我们当前研究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翼侧攻击和背后攻击对胜负决定后的成果的影响,常常比对胜负决定本身的影响要大.在恢复战斗时,首先应该争取的是胜利,而不是计较成果的大小.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应当认为,一支赶来恢复战斗的援军,不同原来的军队会合而去攻击敌人的翼侧和背后,不如直接去同它会合更为有利.在许多情况下确实是这样,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这样,因为在这里下述第二点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通常赶来恢复战斗的援军都会带来出其不意的精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