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人区-大熊猫的故事(摘选)

儿童资源网

走进无人区-大熊猫的故事(摘选)


  萧灵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她灵巧地爬上窝棚,并迅速架起望远镜观察静媛。
  静媛静立在洞口很久,一直到太阳落山之后,它才钻进洞去,但很快又钻了出来,在朦胧的暮色中,勉强可以辨清它嘴里衔着一件东西,隐约可以看到两条小腿在静媛嘴边摆动,并听到轻微的叫声。静媛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向明并没有跑远,他躲在一块巨石上面,离洞穴很近,仔细地观察了熊猫的活动过程,证明静媛用嘴衔着幼仔的颈背,向黑森森的冷杉林走去。
  当天晚上,向明用无线电监听静媛的活动。它翻过一个小山脊,整夜都在森林里转悠,估计是在寻找适宜营巢的地点。但是从第二天凌晨开始直至中午,无线电讯号都指示着静媛不活动。萧灵担心大熊猫静媛出了什么事,于是同向明一起前往调查。很快便找到了它。它坐在一个树洞里,背靠着洞壁,而对洞口,头低垂在胸前,两个前肢把幼仔搂抱在胸脯和下巴之间。由于一夜的奔波劳累,母子俩都酣睡了,样子十分可爱。一只吵闹的乌鸦,站在附近的树上不停地嘎嘎大叫,也没有惊扰它们的美梦。
  这里也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营巢地点,35米外便是茂密的松花竹林;再走70米,在一处悬岩下面就有一潭清泉,许多动物都在此饮水。这儿唯一的缺点是森林中显得阴冷。不过熊猫幼仔己经长大了一些,不再离不开母亲温暖的怀抱,也不太容易遭受偶然事故的伤害了。
  觅食的对策三月初的一天早晨,晴空万里,这是兴隆岭南坡的高山上少有的好天气。一束束金灿灿的阳光透过树隙射进森林,照在洁白的雪地上。春天太阳的热力已经让人感到温暖,使积雪变得潮湿,发粘。阳光在雪地上反光显得特别耀眼。
  萧灵从她的尼龙帐篷中走出来,戴上一副防雪光刺激的茶色眼镜,踏着松软的雪地去寻找大熊猫静媛母子。刚下过的一场新雪帮了她大忙,使她十分顺利地找到了大熊猫的新鲜足迹。在森林的边上她发现一大一小两串并行前进的足印,轮廓十分清晰。
  在树木稀少的山梁上,萧灵很快就追上静媛母子。不久之前,静媛携带幼仔来到两个山梁间的垭口,准备从这里下行到河谷。由于坡陡、雪滑,静媛有些犹豫。
  它停留片刻,转过头夹看一看它的幼仔,一面用舌头抚摸着它,一面轻轻地哼叫,然后便踩着没膝的深雪一步一步走到沟底。仔熊猫没有经验,它急步冲向陡坡,由于失去平衡,便一连串跟头连滚带翻地折腾下去。但是它没有害怕,反而觉得好玩,当它滚到沟底,刚一站住脚,就又爬上坡来。这一次它不打跟头了,只是背靠在陡坡上像坐滑梯那样溜下去,松软的雪地上立刻留下一道深深的沟槽……静媛无可奈何地等待着,看着精力过剩的幼仔那么顽皮地、不要命地嘻耍。当仔熊猫转身时,母熊猫连忙抓住它的后腿,把它拉了回来。
  大熊猫至少经历了300万年的演化历史,它的分布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发生了变迁,而它却能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存至今,成为珍贵的“活化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生存斗争中,大自然把它们塑造成为这样的类型——仅仅依靠营养低劣的竹子为生了,因此,它们必须循规蹈矩,十分节省能量的开支,避免过多的嬉戏、争斗等各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