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17-祥哥的胡琴
祥儿长成了;胡琴的调子变化得更奇妙,更新鲜。母亲早已快活得不了,她说:“你拉胡琴,真像你的爷了,使我非常欢喜。你可以带了爷传给你的胡琴出去,将你的曲调散布人间了。”祥儿听了母亲的话,就离开了溪旁的破屋。
都市地方有一所音乐院,建造得十分华美。阶级和柱子,都由大理石雕成,乐台上丝织的帷幕,鲜花的屏障,金光的装饰,使人眼睛昏花。凡是大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唱奏过。唱奏的时候,听众坐满了一院,男的女的,都是高贵的气概,华丽的服饰,闭着眼,点着头,表示他们能够赏识乐曲的妙处。—曲完了,大家拍着手掌,轻轻地,却又很沉着,表示他们从这一乐曲里得到了快乐。于是这演奏的音乐家的名誉就增高了。
祥儿走入都市,音乐院里请他在那里奏胡琴。预先几天,街上已贴满了彩画的大广告。上面写着:“奇妙的调子,新鲜的趣味,田野的音乐家。”那些字的形体很奇怪,格外引人家的注意。到了那一天,演奏的时刻还没有到,座位已经坐得满满了——坐的自然是平日来惯了的老听客。他们都望着乐台,张开了口,好像等吃什么东西似的。
祥儿登台了,穿着半旧的青布衫,提着父亲传下来的胡琴。他向听众鞠躬,听众却在那里皱眉头。“见过了整百整千的音乐家,那里有这样乡下人似的?这胡琴又多么难看,竟像乞丐手里拿的。”听众正这样想,祥儿将弓弦拉动了。弦音流动于院中,大众很静默,可以听得十分清楚。可是,不多时候,低微的人声渐渐地起了,越来越高,仿佛海潮。祥儿的胡琴拉得更急更响,嘈杂的人声也追上去,似欲罩过了他。模模糊糊听得众人说道:“从来没有这种调子!……一毫趣味也没有!……不知什么地方来的乞丐!……他是骗子,冒充音乐家!……我们的耳朵脏了,必得去洗一洗!”大家向后走了,退出这音乐院去洗耳朵。老绅士们的胡子翘了起来,贵夫人们的粉脸胀红了,公子小姊们嘴里喃喃地咒骂,表示他们的愤怒。直走到只剩祥儿一个人在台上,他就停止了拉奏,也走出院门;这时候他向着这大理石的建筑一笑。
祥儿回到溪旁,走进小小的破屋。母亲问道:“我叫你出去,将你的曲调散布人间。为什么便回来了?”祥儿答道:“人家不要听我的曲调,所以回来了。”母亲便笑着,将他的头抱在怀里,说:“人家不要听你的,我要听你。你不要出去了,在家里拉奏给我听罢。听了你的胡琴,我织草席更有力气呢。”她说着,更吻他的面孔,仿佛他幼时的情形一样。
小小的破屋里边时时有胡琴声透出来,繁星满天的夏夜,轻风吹来的秋晚,农夫忙作的当儿,白雪盖地的时候,远近的村落都可以听到。于是泉水们铮铮琮琮地,风儿们低低徐徐地,鸟儿们婉婉转转地和着唱了;田野就成为一个大音乐院。
当祥儿的胡琴声带领着泉水们的歌唱,流布于空中时,仿佛温柔的梦一般,轻轻地盖上听到的人的周身。倦乏的农夫精神恢复了,困顿的磨工神思清爽了,火灼皮肤的小铁匠忘了热痛,死掉儿子的老母亲除了悲哀,……一切人都觉得甜美舒适。他们一齐诚恳地唱道:“感谢祥哥的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