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把《新爱洛漪丝》认定为抒情的小说.在世纪开始时关于《新爱洛漪丝》的研究表示过这样的思想:"卢梭之前,大家不注意作者的'我,,认为生活的情况......反之,抒情的'我,,它价值在自身,它给物质以自己的价值;这是使世界变化的魔术师,甚至连普通的现象也能用自己的反光来装饰,一切只为他.由于他和在他里面的存在".(J.Merlant.《从卢梭到弗罗芒旦的个人小说》.巴黎,1905,第20—21页.)《新爱洛漪丝》属于"个人的"小说的类型,因为圣.普栾的形象是小说的形象中最鲜明.最突出的,比其他的形象更接近作者.
然而"个人的小说"的定义应用于《新爱洛漪丝》又显得狭窄了些.第一,卢梭也给其他人物传达了自己的思想趋向.第二,从人物的意见分歧......作者对之常常用注释作争论,......中形成时代社会生活的图景.夸大《新爱洛漪丝》的自传因素是不妥的.
小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生活制度破坏自然关系的地方,人们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可见《新爱洛漪丝》还是社会的小说.但须知书中道德问题占优势.巴尔扎克说:"诗人的卢梭,当他心头留着于丽结婚后初恋的余味时,战胜了哲学家的卢梭".这句话可以补充说,当他著作的构思作为人的精神的完善的图象被实现时,道德家的卢梭战胜了诗人的卢梭.与这种发展联系着的外部的情况,在小说里已经并不起那么重要的作用.于丽同圣.普栾的悲剧与其说由男爵恶劣的意志所决定,不如说是由显示道德的因素强加于人的感性的本质这一预定的目的所决定.卢梭的人物那道德意识的成熟时期否定了生物学年龄的意义......于丽也好.圣.普栾也好.蓬斯冬也好,在小说里都是年轻的,然而他们的思想方式已经同伏尔玛尔站在一起了.精神的青春时期,那是火山般的激情,从火山口喷发出来,不顾束缚,向外直冲.成年时期,那是感情和义务内部斗争的时期,在力量上彼此互不相让.最后时期......为人民服务和压制自己激情得到胜利.这便是小说结构基础的草图.
小说在卢梭的创作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它显示了在他哲学著作里隐蔽着的一些方面.不应肯定说卢梭不愿意描写象他看到的那样的现实,并完全避开他创造的形象的逼真性,但是那些他想看到的人......那些按他观念应该成为的人更能激起他创作的精神.应该的事物比真实存在的事物更多,这便是卢梭的感动力.卢梭那儿都没有象他那样清楚地描写自己的人的理想.这就是《新爱洛漪丝》所以被认为是法国文学里的第一部"思想小说".
这样,就有好几个名称.抒情小说.也可以叫道德小说吗?然而它的主题是社会的,不也是很有感召力吗?思想性的?说得更清楚些:这是一部体现自己作者理想的小说.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