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狐狸,好生听着!”利仁将狐狸高高提至眼前,故意煞有介事地说,“去告诉他们,敦贺的利仁,今夜即将回府。就说‘利仁陪同一位稀客,正在途中。明日巳时时分,派人来高岛迎候,同时再备上两匹好马。’明白了吗?切不可忘记!”
说毕,一挥手,将狐狸远远抛进草丛。
“哎呀,跑啦!跑啦!”
刚刚赶上来的两名随从,望着狐狸逃走的身影,拍手嚷道。夕阳下,毛色近似落叶的脊背,不辨树根与石块,一溜烟没命地逃去。从一行人所立之处,望之尽收眼底。在追逐狐狸的当儿,不知什么工夫,他们已来到旷野上的高处,那里是一面缓坡,低处与干涸的河床相连。
“好个宽宏大量的使主!”
五品肃然起敬,衷心赞叹,仿佛刚认识一般,仰视着这位连狐狸都使唤得了的草莽英雄。而自己同利仁之间,究竟有何差别,却顾不得去思量。他感铭良深,只觉得利仁支配的范围有多大,自己也跟着沾多大的光。——逢到这种时候,恐怕最容易去阿谈奉承。然而,列位看官,此后倘从红鼻五品的态度中,看出什么逢迎拍马之类,切不可以此对他的人格妄加怀疑。
狐狸给抛了出去,骨碌碌地跑下斜坡,从干河床的石头间,轻捷地蹦窜过去,又一鼓作气,斜着跑上对面的斜坡。一面跑,一面回头望,捕获自己的武士一行,犹自并辔立在远远的斜坡上,看起来只有巴拿大小。尤其是桃花马和菊花青,沐浴着落日,衬托在寒霜凝露的空气中,比画的还要鲜明。
狐狸一扭头,又在枯茅中,如疾风一般飞跑而去。
一行人照准于翌日巳时时分来到高岛。这是个小小的村落,地处琵琶湖畔,与昨日大异其趣,阴霸的天空下,只有疏疏落落的几椽茅屋。岸边的松林间,展露出一泓湖水,意态清寒,水面上灰蒙蒙的涟漪,仿佛是忘了打磨的一面镜子。——到了这里,利仁方回头望着五品道:“请看!众人已经前来迎候。”
果不其然,只见湖畔松林中,二三十人,有的骑马,有的走路,牵着两匹备好鞍鞯的马,短褂上宽大的袖子在寒风中翻飞,正朝他们急急赶来。转眼之间,便到了跟前,骑马的慌忙滚鞍下马,走路的赶紧跪在路旁,一个个敬候利仁的到来。
“看来那狐狸果真报了信呢。”
“天生变化多端的畜类,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五品和利仁说话的工夫,已来到众家臣迎候之处。利仁道了声:“辛苦了。”跪着的人才连忙站起,接过俩人的马。顿时人人轻松起来。
“昨夜,有件稀奇之事。”
俩人下马之后,刚要在皮褥上落座,有个白发苍苍的家臣,穿了件红褐色短褂,走到利仁面前禀告。
“什么事?”利仁一面将家臣随从等端来的酒撰,给五品斟上,一面大模大样地问。
“是这样一回事。昨晚刚刚戌时,夫人忽然失去神智,开言道:”吾乃版本之狐是也。今日特来传达主公命令。请仔细听令!‘于是我等走上前去,但听夫人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主公陪同一位稀客,此刻正在途中。明日已时时分,派人前往高岛迎候,同时再备上两匹好马。’”
“这事确是稀奇。”五品着意瞧瞧利仁又瞧瞧家臣,随声附和着,讨得两方都很满意。
“这样说还不算。而且,战战兢兢,浑身发抖。‘万万不得迟误。如有迟误,吾将被主公赶出家门矣。’说着大哭不止。”
“那么,现在如何了?”
“后来便一下子昏睡过去。我们出来时,似乎还没有醒。”
“如何?”听完家巨的话,利仁得意地瞧着五品说,“连畜类都要听我利仁驱使!”
“真叫人不胜惊讶。”五品搔着红鼻子,低了低头,然后,张嘴结舌,故意显出吃惊的样子。胡子上还沾了一滴方才喝的酒。
当天夜里。五品在利仁府上的一间屋内,茫然瞧着方角座灯,竟难以入睡。漫漫长夜,眼睁睁直挨到天明。傍晚到达此地之前,一路上,同利仁及其随从谈笑风生,经过松山、小溪、枯野,以及荒草、落叶、岩石、野火、青烟——这些物事,一件件又在五品的心头浮现出来。尤当黄昏时分,暮霭沉沉之中,终于来到这府邸,看见长钵里炭火熊熊,不觉长长松口气时的那份心情——此刻,居然躺在此处,这不能不令人觉得,仿佛是遥远的往事。棉花有四五寸厚的黄被下,五品惬意地伸直了腿,情不自禁地呆呆看起了自家的睡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