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丘

儿童资源网

荒丘

  于是50年后,日本军人的坟墓又一次对大荒丘显示了无比优越的神气。尽管石匠们在修缮中偷工减料,但颇具规模的日本军人墓,仍然有资格对浑身荆棘的荒丘显示出莫大的嘲讽:我们用枪弹没能征服的东西,我们的子孙照样可以用金钱来征服!

  大荒丘呢,它无法反驳这种嘲讽,双方的地位对比又一次戏剧性地概括出两国的贫富差异,概括得让人难以置信。所不同的是,50年前创造那种戏剧性对比的是日本人,今天导演这种对比的却是自己的子孙!它唯有沉默。但它又不能沉默。它终日以自己痛楚不屈的身影透出一种呐喊:“为了你们的子孙,不要忘记我——一个民族的伤痕!”

  5

  是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它。可是,永远地将它负在肩头,又如何承受得起?

  江苏作家祁智描写一位被日军迫着吃过牛屎的老人,对日本的仇恨几乎近于病态。看新闻联播,他渴望看到日本发生了地震或车祸。孙子要购买结婚用品,他拼死反对购买风行全球的日本电器。在得知日本彩电失火后,竟极度兴奋乃至脑溢血!我相信这绝不只是小说,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些承受着历史超负荷的老人。他们的历史情绪和民族自尊心,有多少值得我们继承,又有多少需要我们校正呢?

  写到这里,我忽而记起一部80年代初某位留日学生的自传。他说自己的祖父死在日本人刀下,他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当他作出赴日本打工留学的决定后,其父惊得如五雷轰顶,继而七窍生烟。这不又是去给日本人做牛做马吗?他离家那天,做父亲的竟操起扁担追打了半里路,边打边用伟人的话教训儿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他不甘示弱,也用伟人的话反驳:“落后就要挨打!”

  今天的中国又有多少人在历史与现实的选择中扮演这对父子的尴尬角色。究竟应该怎么选择?荒丘无法回答,它毕竟只属于历史,而不属于未来。不过,只要它存在,就给我们列出一道试题,如何去面对历史的伤痕?

  这道题值得我们终生去寻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