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儿童资源网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

 

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思泽,曰河润。河润:黄河水可以滋润周围广大的地区。

 

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唐代陆龟蒙常乘小船,载著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烟波之上,号曰“江湖散人”。湖海之士:汉代陈登,狂傲有豪气,被许汜称为“湖海之士”。

 

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问安居之宅,求腴颊之四,故胸无大志。

 

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砥柱:黄河三门峡中的一座石山,立在黄河激流之中。

 

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黑子:黑痣。弹丸:弹弓用的泥丸。

 

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

 

事先败而后成,回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东隅: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太阳落山后余光照在树上,因此用桑榆表示日落的地方。仞:古代七尺为一仞。九极言其高。篑:盛土的筐。

 

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蠡:用葫芦做的瓢。《东方塑传》有“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精卫:《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女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欲填平东海。

 

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跋:登山。涉:过河。康庄:《尔雅》“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硗:音悄,土地坚硬而瘠薄。膏腴:膏是油脂,腴是肥肉。

 

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己大成,曰诞登道岸。岸:指学业,真理的彼岸。

 

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淄渑:指淄水,渑水,都流经山东。传说齐国易牙善烹调,能够分辨出淄水和渑水的滋味。泾渭:指泾水,渭水,都流经陕西。泾水清澈,渭水混浊,合流三百余里,水之清沌不杂。

 

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泌水:涌出的泉水。《诗经》有“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东晋谢安年轻时在会稽之东山筑屋居住,朝廷征召不至,人称其高卧东山。

 

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传说黄河五百年变清一次。越石见:传说福州城东有越王石,平常隐没在云雾里,太守中贪婪的都不能见到它,只有五代宋时晋安太守虞愿公正廉明,越王石才出现。

 

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仁里:有仁厚风俗的乡里。互乡:交相为恶之乡。

 

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曾子:曾参,古代孝子。曾参到了胜母里,认为里名不孝,就没有进去。墨翟:他来到朝歌城,认为名字不好,就驾车返回。

 

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让畔而耕:传说文王治理的地区,风俗仁义,耕田的人互相推让田界。畔:田界。

 

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神仙传》中说,费长房向壶公学习道术,壶公问他想学什么,费说,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壶公就给他一根缩地鞭,想到哪里,就可用缩地鞭缩到眼前。《三齐略》中说,秦始皇欲渡东海观日出,有神鞭石作桥,石头行动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头流血。

 

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

 

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秦国因此强大起来。阡陌,田地之间的道路和地界。伊洛:指伊水和洛水。桀无道,上天使二水干枯以警告他。

 

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周成王时,交趾国的使者称赞周国说:“天无烈风淫雨,海不扬波三年矣。意者中国其有圣人乎?”

 

岁时

 

【原文】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调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放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发,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谓片时,日昏乃云日暮。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足三馀:夜春日之馀,冬春岁之馀,雨者睛之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