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光怔住了,看样子于佳没说假话,莫非他和自己一样遭了冤枉?
于佳见对方表情怪异问道:“你呢?你犯的什么罪?为何还戴着脚镣?”
胡小光回过神来,沮丧地说:“我卷进一桩杀人案,无论怎么申辩都无济于事。明知自己是无辜的,却拿不出证据来摆脱冤情。我没有杀人,真的!我真的没杀人!你能相信我吗?”
胡小光希望于佳能说上一句:“我相信你!”尽管这句话对他的案子起不到任何作用。
于佳惊恐地看着胡小光,他不敢确定对方的话是否真实,杀人可不是儿戏啊!
第二天于佳没吃早饭,独自蜷曲在被窝里。胡小光走过去摸摸他的头烫得厉害,赶紧报告看守。一会儿狱医给于佳打了针,胡小光按时喂他吃药,还不时用冷毛巾帮他敷头,折腾了一夜热度才退掉。
于佳十分感激胡小光,就主动讲述了他的遭遇:“那天我去厂财务科报销发票,正在说钱包被偷的事,就见一辆吉普车开到办公室门口,从车上跳下几个公安进屋问道:‘谁是于佳?’”
“‘找我干什么?’”
“‘有件案子与你有关,请跟我们去核对一下。’说完就将我带到这儿。”
胡小光同情地看着于佳劝慰道:“你不碍事,只要不是死罪总有机会申冤。而我恐怕要冤沉海底了。”
“你到底犯了什么罪?杀人偿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假若真没杀人,总归能说清楚。”
于佳满腹狐疑地望着胡小光,发现对方呆滞的眼神突然一亮。
胡小光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讲给于佳听,讲着讲着已是泪流满面。他悔恨当初没对公安讲真话,否则也不会糟糕到申辩无门的地步,到如今再说真话已经没人相信了。
听完胡小光的故事于佳瞠目结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直以为冤枉送命,只是戏剧小说里的故事,没想到眼前就有一例。你别难过,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胡小光说:“只怕是来不及了!”
“不会的。你放心吧!真假终归能分辨清楚。”于佳想起自己的处境,心里并没有底。
再次提审于佳,仍问他七月十八号人在哪儿?都干了什么事?在上海是否丢失过东西?
于佳回答,那天他帮企业去北京路采购刀头,回来时在电车上钱包被人偷了。
审讯人员问:“还记得丢钱包的准确时间吗?”
于佳回答是七月十六号下午。
回到牢房,于佳对胡小光讲了审讯经过。
“看来你的案子有眉目了,也许很快就能出去。”胡小光非常羡慕地说。
于佳笑道:“但愿如此!”
胡小光踌躇片刻为难地说:“于佳,我想求你一件事。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出去之后,帮我把情况向上反映一下行吗?虽说是水里捞盐的事,但我不想放弃。”
于佳认真地点了点头。
一大早看守喊于佳的名字,以为是提审就急忙跟了过去。
一小时不到于佳笑眯眯地走回来,他的案子真相大白了。七月十八号晚十一点,的确有盗窃团伙在上海西藏路盗窃。公安获悉后立刻赶到现场,负责望风的盗贼及时报信,团伙人员便四散逃开。有一盗贼被公安人员抓住后背,立即来个金蝉脱壳溜之大吉。在留下的衣服口袋里,公安发现了于佳的钱包和工作证。上海市公安局根据工作证上的地址,要求海滨县公安局协助调查。
当海滨县公安局了解到机械厂采购员于佳七月十八日这天在上海,就不问青红皂白把他抓进拘留所。幸好昨晚上海方面打来电话,说发生在西藏路的窃案已经侦破,海滨县的于佳没有参与。罪犯还供认七月十六号那天,他在电车上偷过一个钱包,钱包的主人姓于。至此,于佳的案子水落石出,当场宣布无罪释放。
本来于佳可以直接从审讯室离去,一件烂衣裳他也不想要了,但他迫不及待想把好消息告诉胡小光,让他也树立起信心。于是,就借口到牢房里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