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梵音

儿童资源网

天籁梵音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紫桓道长所云之“皇室人”,乃是指即墨黄氏!而自己却一音之差,谬以千里!辛味和尚刚卖弄了半截,李先良市长便拍案而起!

  古城即墨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便得盐铁之利为齐国大邑。作为青岛特别市一市之长,李先良哪有不通晓本地人文之理!那即墨五大家族,乃是指即墨“周、黄、蓝、杨、郭”五姓望族。此五姓人家崛起于明清两朝,均是世代宦缨。而五姓望族,尤以黄家最为显赫。黄家的七世祖黄嘉善万历年间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提调京营戎政,赠太子太保荫“四世一品”,一生文武兼资、刚正不阿。死后皇帝赐祭、辍朝,荣耀至宦海中人顶点,是明代后期首屈一指的人物。及至天启年间其侄黄宗昌主政河北雄县,又是当时唯一一个不为魏忠贤立生祠的县令。罢官之后回乡,古城即墨遭受兵祸,毫不犹豫散尽家财召集市民守城拒敌,至亲丧其五而不下城墙,清朝大学士张廷玉修《明史》,誉之为“一门五烈”。到了清朝初年,黄嘉善之孙黄培更是终生“蓄发留须,不着清服”,毕生忠于大明王朝。

  如此一个强项而显赫家族,应该最是反感与明亡关联甚大的道教,又怎么会与明道观有所瓜葛?再询问辛味,辛味和尚这才明白自己不但“错把冯京当马凉”,还把《百家姓》卖到了孔夫子门上。于是便再也不肯多说,甚至对自己误打误撞蒙对了的“即墨黄氏”似也颇不好意思:“和尚一知半解半桶水,李市长见笑!见笑!”想那即墨黄家如今已经衰败得快饿死人了,会给明道观什么布施?再说便是华严寺自从被称作“华严寺”、“华藏世界”,就与黄家人没什么相干了。

  这个李先良市长当然了解,清代以前,凡私家所建宗教场所只能称“庵”,是不准许称作“寺”的。作为即墨黄氏创立的私家庙宇,华严寺的前身叫“华严庵”,就是这个道理。至于后来称作“华严寺”乃至“华藏世界”,必然是华严庵与即墨黄家脱离关系而“收归国有”的缘故了。

  但无论如何,也该派人去即墨找黄姓后人查问一番。紫桓道长生命的最后一息遗言,当绝非无因废话。

  却不料,受特别市政府指派去即墨黄家调查的人,竟个个都遭莫大冷遇。即墨黄姓人一听客人来自崂山华严寺,脸上顿时冷若冰霜。调查人员若再纠缠下去,甚至被毫不客气地驱逐出门!

  即墨古谚谓五大家族“周岑、黄蚩、杨架子、郭青皮、蓝滋味”。“黄蚩”者,蚩尤之“蚩”也,是恃强凌人、欺辱的意思。其族中人蔑视权贵之强横,由此可见一斑。

  人家祖上曾经“四世一品”非文即武,又怎会把国民政府区区一个特别市市长放在眼里!虽然二百多年过去,即墨黄氏已从钟鸣鼎食之族沦为寻常百姓之家,其血脉中强横倨傲的基因却丝毫没有缺失。

  天籁梵音(3)

  全真归元派

  既然即墨黄氏所创建的华严寺与千年明道观近在咫尺,黄家后人对明道观总该知道些什么。调查人员碰了钉子,原本对大崂山有埋藏数百年“天大秘密”半信半疑的李先良市长反而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华藏世界乃至整个大崂山不但是临时政府和青岛保安总队的根据地,也是以后反击日寇光复青岛的跳板。大崂山之内,不容许有任何不测的事情发生。

  于是,李市长便给即墨黄家的族长黄子明写了封亲笔信,先是高度赞扬黄家历代人的功名成就和民族气节,然后详细叙说了明道观紫桓道长的临终遗言,以及稳固大崂山根据地对抗击日寇的重大意义,恳请黄家人哪怕知道关于明道观的点滴小事,也一定要指点一二。

  在等待黄子明回信的几天,李先良尽量抽出时间,一边向周边道观寺院的和尚道士们询问明道观的奇闻传说,一边进华严寺的藏书楼查阅古今典籍。如果大崂山真的有什么隐藏了几百年的天大秘密,那关于大崂山的历代文献不会不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