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梵音

儿童资源网

天籁梵音

  见高芳先茫然摇头,黄子明老先生笑道:记得前人游记中说,“棋盘石上观东海之波,闻天籁之弦,弈骊姥之棋,人生至乐也。此为棋盘石列崂山名胜之由”。不过我们在这里仰视,我看这大崂名胜啊,倒像老朽数年前便备下的那副寿材。

  李先良便大笑;老先生果然慧眼!先良在鹤岭公的笔记中读到,此地原名“奇观石”,当时便猜测后来谐传为“棋盘石”乃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之故。现在想来,鹤岭公题此地为“奇观石”,恐也是“奇棺石”之误。“预知观内事,去问皇室人”。芳先,你还记得紫桓道长临终前说的这两句话吗?当时我们都以为紫桓道长说的“观内事’’是指明道观观内之事,哪想到紫桓道长指的却是头顶的石棺!试想我们正常人来到这深山大涧都往往迷失方向,深夜跌落山涧的紫桓道长又怎么可能准确指出明道观方位?因此紫桓道长所说的隐藏数百年的天大秘密,大概就在这里。

  黄子明和高芳先虽然认为李先良的推断有些道理,却太似小说家言而不由摇头。头顶十几米上面的石馆光秃秃的平洁如镜,并无石门石窗之类入口,难道当年的归元道人们个个都能“飞檐走壁”,会“穿墙术”不成?

  这世上真有“穿墙术”也说不定。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就是记载了一个会“穿墙之术”的崂山道士吗?李先良简直异想天开,走火入魔了:芳先,凭你的身手,只要把这山涧石壁上这些湿滑的青苔清除干净,施展“壁虎功”爬上去看看并不是什么难事。本来我想我们可以从上面垂下绳索的,可那样四周山峰对我们三人踪迹便一览无余了。

  既然顶头上司都这样说了,且已经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两把挖野菜铲子,那只好试试了。高芳先虽觉好笑,还是接过一把铲子,和李先良一起开始清除石壁上的青苔。

  随着石壁上青苔被清除干净,一行行雕刻在方格中的拳头大小的楷字渐渐显露出来: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生,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崂山》,凡读过唐诗的人几乎都能背诵,并无什么特异之处。是什么人把它刻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大涧,且如刚开始描红的孩童一般,每个字都打着方格?李先良紧锁双眉盯着石壁,百思不得其解。转过头来刚要询问黄子明,黄老先生却早已抢步上前,用手摩挲石壁上的石刻,激动得不成样子。

  “请高总队先把每个字之间的方格清理一下。李市长,这里或许真的隐藏了什么东西哩!”黄子明老先生兴奋地说。

  “我黄氏祖上虽然没有为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传下来的启发后人读书的益智玩具却是不少。我记得祖上曾传下两把‘诗锁’,其中一把的‘诗码’,用的就是李太白的这首《崂山》。两把‘诗锁’虽然在庚子年闹义和团时候遗失了,好在我还记得那把‘崂山诗锁’的密码。”

  高芳先听得懵懂,出身“中统”跟世界各国密码专家学习过密码技术的李先良却马上便明白了。于是向高芳先介绍道:“‘诗码锁’其实就是一种不用钥匙的密码锁,一般是以一首唐诗作字码,每句诗其中的一个字为密码对应锁柱。四个对应锁柱的密码字对齐,锁便能打开。如果不知道代表锁柱的四个字而用一首诗几十个字胡乱排列,就是拨弄三天三夜也未必打开。”接着又摇头说,“不过,一般‘诗锁’不过四柱密码,顶尖高手也至多能够用八言律诗作字码,制作‘八柱诗锁’,李白的这首《崂山》有十二句。”

  在庞然绝壁之内设置十二柱“诗码”,怎么可能呢?

  黄子明对李先良由衷叹服:“李市长年纪轻轻便如此渊博,真是令人佩服!我刚才察看了这石壁上‘诗码’,其中有两句的方格稍有错掩,因此我断定这两句应该是死码,可以不去管它。我祖上传下的那把‘诗锁’,正是十柱密码。而十柱密码诗锁的制锁高手,几百年难遇。因此这石壁上的诗刻如果真是一把巨大‘诗锁’,那它和我黄家祖传的那把诗锁,就应该是同一个制锁大师所为。高总队,你且把‘东崂生大汉归朱就云天’十个字用力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