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只听一声“站住”,紧接着响起了“哒哒哒”的冲锋枪声。年轻人一把把丹青格按倒,拉着他滚下沟去。枪声平息下来之后,丹青格这才发现年轻人的胳膊受伤了。
丹青格立即为他包扎了伤口。虽然伤势不重,他却因虚弱而倒在地上。眼看天快亮了,党卫军的巡逻队随时都会发现他们,丹青格心急如焚。这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在慕尼黑的家,听见了女儿的呼唤。于是,他告诉年轻人他必须再打一针。打完针后年轻人便沉沉睡去了。他立即把那可能暴露他身份的小皮箱埋了起来,并压上块大石头作记号,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战争结束后,丹青格成了着名的教授,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在莱比锡见到那张脸。尽管他替那位受伤的年轻人注射的药水是无害的,但年轻人也可能因伤势过重而导致死亡。如果年轻人没死,又怎么可能几次三番出现在他面前呢?他既不知道丹青格的名字,也不清楚他的职业,何况岁月已经改变了人的容貌,除非年轻人发现了那个小皮箱。于是那天深夜他驱车找到郊外的那片树林,想看看那个小皮箱是否还在。不料,那张可怕的脸又出现了。而且现在又跟到了慕尼黑……”
“只要有可能,我愿以一切方式弥补我的过错。”最后丹青格叹息着说。
“你是指钱吗?”西贝内德若有所思地问。
丹青格无力地点点头。西贝内德认为,那张脸不会就此消失,他肯定在进行着某种计划。他让教授沉住气,等待那张脸的再次出现。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苏珊娜和父亲边吃早餐边说着话,丹青格为女儿有了心上人而高兴,打算邀请汉斯来家里作客。这时,南妮进来递给他一封信。丹青格拆开信一看,立刻脸色煞白,跳起来冲进书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不一会儿,西贝内德来了。他接过信,只见信上写着:“你曾经背叛了我,现在我给你一个赎罪的机会。请你立即把一万马克现钞用邮包寄往慕尼黑一区,1945-420号。”
西贝内德对这种讹诈行径感到气愤,他让教授在邮包里塞满白纸,然后由他去邮局监视,看看是谁来取这个邮包。
“不,我给钱。”教授下了决心。
当天,丹青格从银行里取出钱,交给西贝内德后,就一直守在电话机旁。结果电话没等到,西贝内德却气喘吁吁地来了。他满脸沮丧,连声说那家伙太狡猾了。
原来,到邮局取走邮包的是个年轻姑娘。西贝内德一直跟踪她到广场,才发现邮包已经不在她手里了。经过盘问,那姑娘说她是代一个陌生人去取邮包的,人家给了她23马克。
这天,苏珊娜接到了汉斯的电话,他从意大利回来了。两人去湖滨游玩,直到晚上,汉斯才独自回家去。他沿着僻静的公路,慢慢走着。突然,一辆汽车飞快地驶来,就在离他几米远的地方猛然失去了控制,歪歪扭扭地向他撞来。汉斯跳了起来,跌倒在路边,等他爬起身来,汽车早已一溜烟消失在夜幕中了……
一星期后,丹青格又出现在西贝内德的办公室。他面容憔悴,好像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带来了那家伙的第二封信,这回他要索取一万五千马克。丹青格决定再一次满足他,但他必须亲自交给那家伙。
“如果他不接受你的要求呢?”西贝内德问。
“那我就去报警。”丹青格坚决地回答。
第二天早餐时,丹青格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他声音沙哑,说他会如约前来的,但不准让警方知道。
不一会儿,西贝内德赶到教授家。他安慰教授说,到时他要事先见一见那家伙,并监视他们的谈话,绝不会引起那家伙的疑心。夜幕降临了。吃过晚饭,苏珊娜就出了家门。她和汉斯有个约会。丹青格给了南妮一张电影票,南妮也高高兴兴地出去了。随后,教授吩咐巴巴拉,晚上十点如有客人来找他,就把他带到候诊室去,等西贝内德一到,她就可以走了。
丹青格在屋里不安地踱来踱去,不时地看看座钟。他烦躁地踱到通向花园的平台门边,忽然栅栏旁传来几声吠声,随即又安静下来,丹青格松了一口气,那是他的爱犬。还有四分钟。丹青格拨动了对讲机的按钮,询问巴巴拉有什么动静。
女护士回答说客人还没有到。丹青格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注视着座钟缓缓移动的粗大指针。
一声尖厉的汽笛声划破了夜空,正在隆隆地驶过大桥的火车仿佛辗压在丹青格的心上。此刻,座钟的指针正好指向九点五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