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将秦良玉

儿童资源网

传奇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一心为国,率三万石柱兵到达夔州。邵捷春令她把部分士兵移近重庆,与附近守将张令相倚为声援。不久,劭捷春又抽调一万五千石柱兵,进入重庆与官军共同把守坚城。

  秦良玉深知邵捷春之策甚愚,但她又不愿违背命令。恰好此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路过,见秦良玉军容严整,赞叹不已,秦良玉叹息说:“我军严整于事无补。邵捷春不明兵法,张令所部明军守黄泥洼一带,农民军盘踞归山、巫山,居高临下。如果农民军自上而下攻击官军,张令部必败。张令一败,必然波及白杆兵。白杆兵一败,谁又能救重庆之急?”陆逊之大惊,问有什么办法,秦良玉认为:“绝不能坐防坚城,应先发制人,与农民军争夺巫山。”

  陆逊之立即把消息转告给邵捷春,可惜晚了一步。张献忠农民军于十月五日在土地岭(今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率先向明军发动进攻,杀明军五千多人。次日,张献忠手下白袍小将李定国当阵射杀号称“神弩将”的明军老将张令,明军一败涂地。不仅张令一军尽覆,秦良玉手下三万多白杆兵也全军覆没,致使最后秦良玉仅单骑逃返重庆,遭遇其平生未有之惨败。

  此役过后,杨嗣昌围困农民军于川地的“圆盘战略”完全破产,川鄂交界地带三十二隘口全部落入农民军之手,蜀中大乱。

  损失如此惨重,秦良玉并未灰心丧气,她对邵捷春说:“事态危急,可以尽发溪峒兵卒,人数可达三万,我本人出资出粮可供饷其中的一万人,朝廷供饷另外一万人。如果布置妥当,应该还能与贼寇周旋。” 邵捷春低头,良久不言。时势至此,这位文人巡抚已经全然死心。从他自己角度考虑问题,丧兵失地不说,官仓中已无粮养兵,而溪峒兵卒又属土蛮,反复不测,如果这些人再趁乱闹兵变,他邵捷春三族不保。读书多,顾虑就多。顾虑多,定议就少。

  劭捷春最终婉言拒绝秦良玉提出的计划。

  秦良玉叹息而归。其计不用,自然全川溃烂不可收拾。张献忠所部蹂躏各地,杀人无算,四川广大地区人民陷入了地狱般的苦难。而邵捷春本人,自然难逃罪责,不久被逮入诏狱,服毒自杀。

  〔愚昧、阴险的杨嗣昌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一年后,李自成农民军攻陷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没多久,张献忠农民军又克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又愧又恨,服毒而死。〕

  一腔碧血染丹青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消息传来,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几次昏绝,哀恸左右。

  张献忠农民军此时尽陷湖广,又向四川杀来。秦良玉向督师陈士奇呈献《全蜀形势图》,希望官军能增兵坚守蜀地十三处险隘。陈士奇不予采纳。秦良玉不死心,又推心泣血地向四川巡按刘之勃建议,刘之勃倒是同意她的计策,但他本人手中无兵可发。

  张献忠所部数十万长驱直犯夔州。秦良玉驰援,由于众寡太悬殊,兵败而去。她的失败,标志着四川的彻底沦陷,川、黔两省再无明军。张献忠相继攻克重庆、成都,并在当年年底称帝,建立“大西”政权。

  张献忠占领蜀地,只有遵义、黎州及石柱地区未归于“大西”。慑于秦良玉威名,张献忠部无一兵一将敢于入犯石柱。

  投降张献忠的明朝官员急于向新主子邀功,向各地土司送去伪政权印信,各地土司大多畏惧接受。秦良玉接到印信,马上当众毁之,慷慨言道:“我兄弟二人皆为国家战死,我作为一个妇人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投降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

  不久,又有噩耗传来,马祥麟被明廷征调到湖广御敌,战死于襄阳。秦良玉泪下如雨,心如刀割。秦氏、马氏二族,可称上是二门忠烈,数年之间,死于国事者甚众。

  隆武二年(即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封秦良玉忠州侯,加太保,兼太子太保,诏令东援福州。秦良玉虽年逾古稀,仍坚持奉诏,准备出发。不料郑芝龙(即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叛变,清兵攻陷福州,隆武帝被擒后死难,终未能成行。

  永历二年(即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二月,在西南颠沛流离的南明永历帝派人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久卧病床的一代女豪杰,闻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