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大脚的同学消费起来简直“一掷千金”:有高中同学体育课后,掏出百元钞票,请同学喝水吃东西;有的看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便到小窗口点两份炒菜;还有高中女生周末逛街,专买名牌的衣服……
这类同学的家庭条件有好有差,但都有大量的零花钱,在同学们眼中,他们更多的是想显摆自己的实力。
零花钱不可或缺
多数中学生认为,上了初中尤其是高中以后,兜里没有点零花钱还真的很不方便,一是需要预备着应付不时之需,二是随着年龄增长,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在外面会出现很多“不时之需”:路上车子坏了,修自行车需要花钱;学校有事,需要晚回家,给父母打电话需要花钱;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作业本用完、钢笔、水笔没水的情况,买新的需要花钱……遇到这种情况,兜里没钱,怎么应付?
除了这些必要的开支之外,还有一些属于不好推辞的消费:同学过生日请吃饭,谁好意思空着手去,买份礼物是人之常情;好朋友将自己喜欢的CD借给你听,回头也买一张跟对方分享;同学们相约去植物园玩,如果不去让人感觉“不入流”,大家AA制,各出各的钱;还有过教师节,总要买张卡片、几朵鲜花,表示对老师的谢意……这些消费,看似可有可无,但如果不消费,就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有可能影响到和同学们的关系。
并且同学们明显感到,随着年级的增长,零食、礼物、娱乐等消费开销也在逐步提高,同学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小学生可以买一角、两角的零食,而中学生至少也是五角一支的麻辣串;同学过生日,学校门口的礼品店里很难挑出10元以下的礼物;好朋友聚会,即使在学校食堂,也要几十元……这实际上也加速了零花钱的开销。
不过对于零花钱的消费方式,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高一刘刚同学的“适度消费”原则,代表了多数同学的看法。刘刚认为使用零花钱对同学们消费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认真对待,不可不花也不能乱花,建立起一种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受用终生。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状况,不能攀比;其次,过于吝啬和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实际在走两个极端,吝啬的同学很难形成自己的消费观念,常常是被价格左右;而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主要出于一种虚荣,想显示自己的富足,这种建立在父母辛苦劳动之上的虚荣,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羞于张口要钱
虽然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是与小学生理直气壮地找父母要钱不同,很多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在向父母要钱时,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说话也是扭扭捏捏。
翟田同学介绍,每次花光父母给的零花钱,都不愿意主动跟父母要,感觉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非常不好意思,因为父母挣钱也不容易,尤其是买了一堆东西之后再伸手要钱,心里很不是滋味。翟田的母亲也发现了孩子这个问题,经常在她出门上学时主动问一下,还有没有零花钱。
一位中学老师分析,中学生不愿意主动要钱,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中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对父母工作的艰辛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金钱来之不易,并且就一般家庭而言,教育上的开支占了整个家庭支出的相当比例,一些中学生实在不愿意再给父母增加压力。
对于这种情况,有学生家长认为,如果中学生能够保证拿到手的零花钱不乱花,用着适度,在要钱的时候就不要扭扭捏捏,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说出要求,因为家长也面临着关乎人情、面子的消费,对孩子要零花钱也比较理解。孩子如果能把钱用在正当途径,家长其实并不介意孩子伸手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