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妙用

中国儿童资源网

筷子的妙用

  湖北红安县七里中学 王剑虹

  在中国,最寻常的百姓之家,筷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现代文明如何地日新月异,国人似乎对它仍然爱不释手。一双竹筷在手,轻松自如,得彼舍此,简捷明了。再则,这种据说有

  着高深的物理学原理的竹筷其形相若,大小相等,无论是饭前饭后,都是紧密、平和地站在一起,的确有一种合作的精神。

  西方进食,则擅长刀与叉的运用。现代文明较早的西方人自有他们的文明方式,连进餐也不例外。右手持刀,左手拿叉,面抹餐巾,于盘碟之中取得佳肴,其动作的自如,其神态的绝对从容,的确有种绅士的风度。然而,十足的绅士也免不了哪怕仅仅一次的偶尔疏忽,或许是刀叉相碰,甚至是碰落地面的金属的轰响,造就了一种吸引人的声音,于是也就破坏了西方入所追求的“和谐为美”的美学效应。不过刀与叉作用、形状的不同,倒较合于西方人所追求的所谓个性的自由。

  由此看来,中国人之习惯于竹筷,正如西方人之习惯于刀叉,各有讲究,各有渊源。如若不顾惜这些,免为其难让国人改用刀叉,正如让西方人使用竹筷,必然会让吃者费劲,看吃者费神,故似乎不应强求统一,最好的办法是备就其便。倘若是国人与西人同桌共宴,仍不妨你用你的刀叉,我用我的竹筷。这样,宾主双方才会各尽其欢,不会因为不善假物而羹汁不饱的。

  然而也有例外。1972年,尼克松总统应邀访华,磋商中美建交。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宴会上使用的是一种江安竹筷,宾主双方概不例外。我们绝对不会认为这是精明的总理的不经意疏忽。此确有深意寓焉。

  如果回顾一下历史,华府官员应邀坐在我们的桌前,实属不易。这实质是两个敌对的阵营,第一次心平气和地聚会。宾主双方此时正是在把历史的背景完全地覆遮,而找寻一个新

  的开幕式:不见烽火,不见硝烟。

  用惯了筷子的民族,正自力更生,百业待兴,迫切地向往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平兴盛的人民共和国。而用惯了刀叉的民族,援蒋、侵朝、侵越均告失败,内辽与怨艾四起,从而感到了另一阵营的新兴力量的伟大和战争的无可战胜。因此,它也不得不找寻另一种能维持自己地位的途径。心机过人的总理代表着10亿同胞的良苦用心,以高瞻远瞩的气魄审时度势,以不可逆转的风度左右了必然的趋势。他有意在国宴上安排了江安竹筷这一中国特产,而且宾主概不例外。我想,总理如此安排至少有三层寓意:其一,总理是惯于使竹筷的民族的子民,自然深谙竹筷之道,两支竹筷一同协作,才能顺利地获得食物。中美两国恰似竹筷的两支,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于双方有利。其二,两支竹筷形状相似、大小相若,恰如中国和美国,你我之间孰能谁何?其三,虽然是两支竹筷,但它们毕竟平行地放在一起,它们必定有着联合起来的可能。总理的匠心,高明的尼克松不知是否完全理会,这且不论,但他毕竟欣然地接受了总理的安排。这就难怪那位机敏的加拿大记者,在宴会结束后迅速将尼克松用过的那双筷子揣在怀里。我想这位记者的举动,可能出自下面两种心理之一:一是一种纯粹的猎奇心理,企图为这次世纪的会晤留下佐证;其二是他凭自己超人的政治敏感,诠释了总理的匠心,预示了必然的结果。倘若是前者的话,我们说他至多只能算一位风光式记者。如果是后者,我们说他还真地懂得了中国筷子的真谛。无论如何,后来的事是2月28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了上海公报。

  关于竹筷的故事,再说一点,或许能画龙点睛呢。中国近代学者蔡元培先生有一次宴请西方人,当被人问及中国人为何不用刀叉而用筷子时,他说:中国人从来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那位加拿大记者如果想完全理解周总理的匠心,这的确是一段不可或缺的掌故。

 1 2 下一页
相关资源
SQL Error:
  • 小升初满分作文:我们的劳动委员
  • 小升初满分作文:雨染莲湖
  • 小升初满分作文:世情冷淡
  • 小升初满分作文: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 小升初满分作文:滑雪
  • 小升初满分作文:珍惜拥有
  • 小升初满分作文:用笑容面对生活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迷人的夏夜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如果没有了水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动物搬迁记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感恩父亲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父爱如山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爱就这么简单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受伤”后的“复原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不可缺少的配角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交流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坚持成就梦想
  •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一样的精彩
  •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永恒的飞翔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不忘初心,浮躁社会方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回归本真,莫让信息黑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重如泰山,责任心夯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家宝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简单亦可成就不平凡
  • 2016年江苏宿迁中考满分作文:迎着风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花开,真好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冬天雪,真好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那抹微光,真
  • 2016年湖南岳阳中考满分作文:幸好,我多走了两
  • 2016年湖南邵阳中考满分作文:成长的记忆
  • 青海中考作文《感恩常在》
  • 陕西省中考作文优秀范文--《每个生命都有自
  • 陕西中考作文范文《热情让青春灿烂》
  • 中考优秀作文:淡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