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邀约

中国儿童资源网

岁月的邀约

  伍蓉

  “我要去花市啦,谁陪我去?”每个星期天早上,爸爸都要这么喊几句。他喜欢逛花市,买些青青葱葱的花草回来,精心侍弄。

  “哎呀,我已经和同学约好出去玩的,姐姐去吧!”弟弟一面急急地系鞋带,一面抢着回答。

  我呢,因为平时功课忙,星期天上午的时光更愿意在一本闲书,一杯香茗中度过,所以也只能对爸爸说声抱歉了。

  坐在长满花草的阳台上读书,低头可以看见爸爸披着晨光的背影在巷尾消失。

  妈妈出门也爱叫我们,“谁陪我上街?”“你们谁陪我去买菜?”弟弟自认为是男子汉了,这一类差事仿佛应该义不容辞地落到了我的头上似的。

  “妈,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讨厌逛街,自己去不就行了?”“哎呀妈妈,你没看见人家功课有多忙嘛!”我毫不犹豫地推掉了,托词从来都很巧妙。

  “那,你就好好在家学习吧。”妈妈温和地笑着,轻轻带上门,走了。终于有一个星期天,爸爸没有叫我们,掩了门,悄悄地走妈妈也不再叫我门了,依然带着笑,依然小心地关门,独自去了菜场。

  那天我在桌边写作业,妈妈坐在一边打毛衣,嘴里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扯着闲话。“……我经常在路上碰见楼下林阿姨和她小女儿,两人挽手去买菜、选衣料,可亲热了……她女儿好像和你同岁吧?多懂事呀,知道陪妈妈了。”

  我的心突地一震,笔也停了下来,慢慢转过头去——妈妈,那个嘴角常含一抹浅笑的妈妈,竟是一脸的黯然与失意!

  一时间心疼痛起来:爸爸去花市前欲言又止的神情,妈妈出门时微微地摇头,门被掩上时“嗒”的轻响,静夜的黑暗里妈妈的幽叹……那些平日里被忽略掉的细节一点一点地浮了上来。望着妈妈鬓边悄生的华发,我不禁忆起了好小的时候,那时爸爸妈妈还没有白发也没有皱纹,更不会使用“陪”这个字眼,总是我和弟弟吵着求着要跟着爸爸上街。我们一边一个使劲吊着他的胳膊,把毛茸茸的小脑袋靠在他的臂弯里,三个人一起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爸爸最爱钻书店、逛书摊,捧著书一站就是好久。我和弟弟觉得大无趣,因而一旦发现这类目标,就用尽一切去挡他的视线,或想些鬼点子转移他的注意力。

  在街上最能引诱我们的是小吃,每当远远看见前面有买吃的,我们立刻会作出一副又累又饿的样子,大嚷“走不动啦!走不动啦!爸爸,我们要‘加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那时候只要一根冰棍或一个馅饼就足够解馋了。

  我们最爱的却是上花市。爸爸买花,我和弟弟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看色彩斑斓的小金鱼,笼子里可怜兮兮的小猫咪,还有那只会懒懒地冲我们说“你好!你好!”的碧色鹦鹉。每次,我还要捧一大怀湿漉漉的白色雏菊回家。

  那时妈妈好像很忙,不容易带我们上街。偶尔出去也要煞有介事地作一作戏:“今天选谁跟我去买西瓜呢?”、“我是带蓉蓉还是带弟弟去公园呢?”

  “我!”“我!”候选人只有弟弟和我,于是我们当仁不让地在妈妈面前又叫又闹,一个比一个蹦得高。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妈妈一路大乐,我们则紧紧攥住她的衣裳,像两只害怕迷路的小鸡……

  可是现在……

  弟弟已从一个小男孩长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不屑逛商店、选衣料、买菜,更不耐烦听爸妈一路上的絮絮叨叨。我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和乐趣,再不会为一根冰棍吵着上街了。于是,惟陪爸爸妈妈竟开始互相椎让起来。

  我们以为爸妈太啰嗦太古板,走在一起好没意思;以为爸妈是大人了,不应该要谁陪伴,他们只需要我们的好成绩;我们还以为爸爸有了满阳台的花草,妈妈有成天忙不完的家务事,不会寂寞……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