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与高调的战役

中国儿童资源网

低调与高调的战役

  “做好事留不留名?”网络最新热议话题。这件事源于一个网络视频“一位老大爷救了A女,大爷要求A女送他一面红旗帜表彰他的救人事迹。A女对此非常不屑,认为做好事本就不该回报,他的行为是在给雷锋精神抹黑,而老大爷却认为应该高调宣传他的救人事迹,传播雷锋精神,”对此,网友们众所纷纭,有人支持A女,认为老大爷是为了出名,而另一方人马却赞同老大爷的行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做人到底要高调?还是低调?
  低调,网络热词,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就过了”,正如《圣经》中所说,别人打了你左一巴掌,你应该伸右脸过去,这样忍多了,退多了,它便诞生了。它迎合道家自然无为的主张,更是体现庄子“齐物”思想,达到与自然合二为一。鲁迅的《自嘲》”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更是将低调一词发挥得淋漓尽致。低调强调的是自我满足,但是它却少了积极向上,奋勇相争的精神,它怕“枪打出头鸟”,它相信“人怕出名猪怕壮”,于是它便缩进“龟壳”中,“大隐隐于市”。这便与儒家思想相悖,显然孔子是赞同高调做人的,孔子的一个学生救了人后收下别人的谢礼,对此他十分赞同,认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而他的另一个学生在外国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不报账,领收国家的钱。对此,他却批评了他,因为他妨碍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做好事应该留下名字(让世人知道),这样会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咱先不说做好事低调是否妨碍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就说在滚滚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低调的人没有在这世界留下他们的足迹?故有云“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死就好比鸿毛一般罢了。在二十一世纪,这一套更不行,无意苦争春奈何群芳妒!反之,推崇的是高调做事。
  高调,华丽的代名词,说到华丽的高调就不得不提《网球王子》中那个永远华丽的女王-迹部景吾,他拥有一大群的追崇者,他的高调是由他内心散发的自信不同于那些“自卑到高调的人”(因为自卑,总是以高调的形式吸引别人的目光)。他高调,因为他有高调的资本,有道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该高调时就高调。但是这资本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出头,只怕是“纸上谈兵”,死在高调之马蹄下。即使有这资本,高调做人和高调做事还是不一样的。高调做人的下场,单是三国中杨修就足以借鉴,叹一身才华却落得惨死的下场,为何?只因他不懂内敛,低调做人啊!一句“肋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则为杀他之借口,怪只怪他意气风发,年少轻狂,自作聪明。枉一生饱富诗书。在当今社会,更容不下这般高傲,这般高调。
  做人要高调,还是低调?显而易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更适应当今社会,做人谦虚有礼,不炫耀自己,做事不退缩,毛遂自荐,激流勇进,才能在这个社会展露头角。
       高二:玮翊诺

相关资源
SQL Error:
  • 小升初满分作文:我们的劳动委员
  • 小升初满分作文:雨染莲湖
  • 小升初满分作文:世情冷淡
  • 小升初满分作文: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 小升初满分作文:滑雪
  • 小升初满分作文:珍惜拥有
  • 小升初满分作文:用笑容面对生活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迷人的夏夜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如果没有了水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动物搬迁记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感恩父亲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父爱如山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爱就这么简单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受伤”后的“复原
  • 2012小升初优秀作文欣赏:不可缺少的配角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交流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坚持成就梦想
  •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一样的精彩
  • 预测2017年高考作文:帮助他人,传递爱心
  •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永恒的飞翔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不忘初心,浮躁社会方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回归本真,莫让信息黑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重如泰山,责任心夯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传家宝
  •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简单亦可成就不平凡
  • 2016年江苏宿迁中考满分作文:迎着风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花开,真好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冬天雪,真好
  • 2016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又见那抹微光,真
  • 2016年湖南岳阳中考满分作文:幸好,我多走了两
  • 2016年湖南邵阳中考满分作文:成长的记忆
  • 青海中考作文《感恩常在》
  • 陕西省中考作文优秀范文--《每个生命都有自
  • 陕西中考作文范文《热情让青春灿烂》
  • 中考优秀作文:淡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