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
所感、有所见、有所思,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形成了脱胎
于范文而属于自己的新作。
当然,模仿不是目的。模仿的目的是“化”。从范文中借鉴,
从范文中对照,找到自己习作中的毛病,然后脱胎出来,心领
神会,演变成自己的东西。小朋友可以从孙晶晶的整部书中看
到,在一、二、三年级,他的习作中有许多是从语文中得到启发
和借鉴;而到了四、五、六年级,则篇篇作文都已经是他自己的
东西了。
当然,真的要写出好文章,还得讲点写作技巧。比如怎样
谋篇布局,着意选材。开头怎样,中间如何描述、议论、抒情,怎
样绘声绘形,刻画人物性格,怎样适当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
写作手法,结尾又要注意什么。文章如何做到有思想性,语言
又如何做到朴素,自然,清新。不过,写文章单讲技巧不行,倘
若就技巧论技巧,在“装”、在“做”上动脑筋,文章再怎么写得
花里胡哨,也终究感动不了人。
一般说,小学生写作文通常犯的毛病是:一是“漏”。写文
章观察不细,这儿写上了,那儿忘了,遗漏不少;二是“粗”。粗
线条似的说几句,报流水帐,无主次,无轻重;三是“乱”。一会
儿前,一会儿后,过了一会儿又说上几句,人、景、物依旧,自己
写的时候先乱了方寸;四是“花”。过多的形容词,不恰当的修
饰。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以为用上许多形容词、新名词、典故,
才能成为好文章。其实,真正的好文章不随便用形容词和典
故,好的文章在“情”、“真”和“朴素”上下功夫。“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生活中不是处处透着这个哲理吗?
1997年3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