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回到家,我发现自己的房间门关着,推不开。我掏出钥匙来开,也开不开。怎么回事?肯定是不小心反锁了!怎么办呢?爸爸今天有事,要很晚才能回来,我和妈妈绞尽脑汁想办法。
妈妈让我搬来两个凳子,叠在一起,她在下面把着,让我踩在凳子上面,把门上方的小风窗打开,用晾衣服的长竹竿去拨门锁。可是由于看不见具体位置,我胡乱地拨了一气,怎么也打不开。我想要是能看清锁的位置就好了。我叫妈妈把我抬高一点,冒险把头伸进小风窗里,可是我的头大,差点卡在里面,只好放弃。
妈妈着急地说:“反正门也快坏了,我们把门踢开吧。”我们使出全身的力气猛踢,先是轮流踢,然后一起踢,乓、乓、乓,别人听了一定以为我们家有人在打架。可是门挺结实,踢不开。
这几招不行,我们赶紧搬救兵——打电话给爸爸,他想也不想,说:“找开锁公司。”我们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奔下五楼,跑到市场找开锁的师傅。他一张口就要70元!这太不值得了。我们失望地回到家里。
过了一会儿,爸爸赶回来了,我们又燃起了希望。他也用上了竹竿,但多拿面镜子。我刚想夸他聪明,没想到,扑通一声,镜子掉下去了。唉,爸爸的办法也宣告失败。还是妈妈聪明,她登上椅子,仗着她瘦小玲珑,试了试,把头伸进小风窗里去,让我和爸爸抱着她的腿,自己像一只蝙蝠一样倒挂着,伸手去开门锁。
噢,终于把门打开啦!
点评:这篇习作紧扣“风波”,以曲折跌宕的情节取胜。一开始,母子俩想了种种办法:用晾衣服的竹竿挑,用脚踢门,找开锁公司,但都无济于事。这些都为下文爸爸回来作了铺垫,说明开锁确实有难度。但爸爸回来了,还是宣告失败。这样波折中有转机,转机后又失望,跌宕起伏,让人心急。结尾“终于”一词真是苦尽甘来,曲尽其妙,很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