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剪纸的亲密接触

中国儿童资源网

我和剪纸的亲密接触


    我和剪纸的亲密接触
    我和它当然没有姚明和篮球的亲密无间,也不及刘翔与跨栏之间的深厚缘分,更不如老师与粉笔的形影不离,它只是平平淡淡地伴我成长。
    剪纸,一项民间工艺,没有多少人在意它,只是在春节期间贴在门窗上显得喜庆。小时候,奶奶经常在家陪我解闷,节日里,总会贴副对联或贴些窗花,那些窗花可都出自奶奶之手,它们精致、小巧逼真,简直妙到极点。自从那几个寒冷的冬天起,我就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折,对折,再对折……”奶奶耐心地讲解,“然后再剪个小圆儿,月牙儿,棱形……”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展开后不乏出人意料的图案,从此,我对它有了一种浓厚的兴趣与高涨的热情。
    在业余生活中,它一直支撑着我的快乐,装订、打稿、修改和描画,一次又一次,每当拿起小刀时,我的目光就会一下子收拢,汇聚在细小部分,一刀一刀地刻,一点一点地挖,转弯不够快,刀子太高了,直线要干脆有力,那些稚嫩的刀法让我吃了不少苦头,在多番思考与长期的练习中掌握了不少技巧,可以算得上自学成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热情也渐渐平息,慢慢散去。我没有再次动手创作和思考,渐渐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我同它也变得陌生了,连同握刀的快感和惬意也一并忘记了。直到几年后的现在,奶奶递给我一本日历,封面上是一个拎着中国结的娃娃,翻开第一页,一副副逼真、精致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逝去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那种感受和冲动一下子涌上心头。静静地,我打好稿子,再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描画,提起小刀,但迟迟没有下刀,犹豫了好一会儿,才用最小的刻刀一笔一画地刻着,抖落的碎纸飘落在地上,作品在几番推敲后脱颖而出,我将它小心地夹在塑料封皮中,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我不想它再次被遗忘,只想用每天的心情拼凑我对它的热情。
    它,仍然零散地躺在那儿,但我不会认为它凌乱无章,因为在纸片飘落的同时,会有一副珍奇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