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一个故事:一对兄弟,一个太过于乐观,而另一个又太过于悲观。父母害怕两个人以后都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于是请求心理医生帮助。于是,医生将乐观的孩子关进一个满是马粪的屋子里,又将悲观的孩子关进满是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天,他们将玩具屋打开,发现悲观的孩子正哇哇大哭,原因是他不敢动玩具,怕将它们弄坏。而当他们将马圈打开时,却发现乐观的孩子正高兴地堆着马粪,企图借助马粪堆向外面张望,因为他从这么多马粪,推断这周围一定有一匹快乐的小马驹。
上面的故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两个小男孩所代表的两种情绪的人:悲观者和乐观者。我认为,悲观者与乐观者的差异,就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悲观者眼中的东西总是阴暗而令人不快的。其实事物本身并没有那么糟糕,或许是有美好存在的。而悲观者忽视了这点美好,总习惯于将眼前的不顺和糟糕放大,于是伴随着这种视觉上的不悦,导致了整个身心的悲观和哀愁。这就是悲观者悲哀的由来。
为什么悲哀者的视角总是充满阴暗呢?其实就在于他看问题选择的角度不对。同样是半瓶水,悲观者会悲哀地认为“只有半瓶水了,真倒霉。”乐观者则会欣喜地认为“还有半瓶水呢,真幸运。”这就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的心理。在悲观的视角里,他是埋怨没有更多的水,眼前只有半瓶水,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于是他很丧气,并将这种丧气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悲哀,所以悲观者的视角中只有不快。而与之不同的是乐观者,在他的视角里也许一开始也是期待着更多的水,但是当看到眼前只有半瓶水后,他能够马上调整好心态,想,有总比没有强,有了就可以缓解饥渴,于是又恢复了的欣喜的心情。这就是乐观者眼中总充满阳光的原因。
拥有悲观并不好,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从前曾有过一个报道:一个14岁女孩,因为不适应刚转入的一个新环境,总觉得周围人很不友善,也觉得自己很悲哀。一次考试后,她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在被父母批评了一顿后,便因巨大的精神压力自杀身亡。
这是多么可悲的结局,也是多么触目惊心的警钟!悲观者们不应当再活在自己的阴暗世界中了,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与视角应当抛弃。当我们看待事物时,在分析它的利弊后,应该更加注重有利的一面。正如紧抓黑暗中的希望不放手,因为看到希望才会产生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才会让人不放弃努力。
选择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吧,不要让阴暗乘机侵入您的内心。从此抛弃悲观,拥有乐观吧!
黄千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