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要”与“不要”

儿童资源网

早教的“要”与“不要”


  (1)不要着急,不要比较
  宝宝在不同的阶段上,会发展出不同的能力水平,如果对他的要求超出了这一实际水准,难免有些强人所难。尤其是尚小的宝宝,有时候差几个月,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就会有很大差别,了解了这一点,爸爸妈妈就不要太着急了。此外,还要避免与其他宝宝做无谓的比较;隔壁邻居家的宝宝早就会拍球了,谁谁家的宝宝早就会说英语了......其实这是没有意义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有可能在这些方面比别的宝宝稍慢一点,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却稍快一点,都是正常的,要求宝宝样样事情不能落后于别人、都要跟别人一样或者比别人好,那可太想当然了。最后话说回来,即便宝宝一直都学不会拍球又有什么问题呢?据说列宁一辈子都没有学会发大舌音(俄语中最难学的一个发音),这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宝宝的能力发展能够全面当然很好,可是要求他百分之一百“全面”,那也同样是不切实际的。
  (2)不要低估对宝宝的爱心,不要打宝宝
  传统的中华民族表达感情是比较含蓄的。因此要冲破传统的表达方法,把爱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宝宝直接地感受到,将宝宝包围在这种爱的氛围中是建立亲惰的有效方法。还有不要打宝宝,宝宝是一定会犯错误的,但要记住,他并不是故意的。宝宝在2岁的时候就会撒谎,若是打他,只会对他产生更大的压力,继而继续撒谎。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而不是责备他、甚至打他。
  (3)不要“拔苗助长”
  有很多父母对早教有着不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有些父母觉得,应该及早为宝宝做好上学的准备,让一个4岁的宝宝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这样“拔苗助长”,其实是父母在宝宝的早期教育中急过了头,忽略了学习的基础。学会思考,才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早教一方面要适应宝宝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宝宝掌握思维方法。
  (4)不要因攀比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有时候,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父母就喜欢对宝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宝宝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宝宝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开始消极面对学习。其实,宝宝小时候,学英语的兴趣很容易培养,越长大反而越提不起劲头学了。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宝宝个人的进步,而不是老拿其他宝宝的长处做比较。宝宝教育只能在宝宝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
  (5)不要死记硬背
  父母在对宝宝的学习辅导或者监督时,目标不应该放在毫无意义的知识罗列上。在宝宝阶段,宝宝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
  (6)不要追求“标准答案”
  在应试教育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答出标准答案,才算满分。但是现实生活并没有这样的答案。社会是变化的,宝宝的未来是要自己创造的。所以父母要在宝宝的婴幼儿阶段培养创造性。在优秀的早教引导人,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导宝宝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宝宝的创造能力。
  (7)不要总是单独生活
  追求宝宝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婴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婴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宝宝老是自己玩,或者总缠着父母,其个性上会得不到平衡的发展。让宝宝融入团体中,在集体中与他人交流和玩耍,就是一种互相作用,彼此促进的成长发展。婴幼儿教育基础打得牢固,性格才能均衡发展。
  (8)不要忽视自己再宝宝早教中的角色
  许多父母虽然接受了早教的理念,但实际上并没有尊崇早教的理念。例如,一些父母只管每次带宝宝去上课,一周一两次,陪着上课就算完成了“早教”任务,就期待宝宝能真的得到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但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不是早教学校的问题,而是父母忽略了早教学校和家庭早教的衔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