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要”与“不要”
宝宝在早教学校学习的内容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给予必要的重复和强化,这是由宝宝的认知特点决定。早教学校的教学理念也需要父母在生活中给予贯彻,以统一的标准让宝宝接受持续的教育,而非学校一套,回家就变成另一套,这样的双轨早教成效可想而知。
很多父母不知道怎么去爱宝宝,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宝宝,即使上早教课,也是把早教推给学校,自己却缺乏与宝宝进行互动。其实对于婴幼儿来说,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这需要父母和早教学校同步去做。
例如,学小提琴的问题,应先通过音乐课程让宝宝先享受拉小提琴的乐趣,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对小提琴感兴趣,父母就无须强制他们,他们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但回到家,父母仍然需要让宝宝去享受,而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用强迫的方式逼宝宝去学琴,这种贯彻对于早教的成效至关重要。
由于中国的早教理念还不太成熟,父母们需要更多引导,了解更多的早教理念,所以除了课后贯彻早教课上的内容,父母也应该和宝宝一起在早教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9)不要回避对宝宝的性教育
视“性”有如洪水猛兽,不让宝宝接受性教育,这是中国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而实际上,性教育是宝宝的必修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当宝宝长大一些,许多父母会发现很多跟宝宝有关的性信息就来了,这个问题会让父母感到特别困惑,因为父母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宝宝常问的一个问题:“妈妈,我是怎么来的?你怎么生的我啊?”妈妈就会很难回答。甚至宝宝还会问更复杂的问题,父母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们中国的父母大部分都没有受过正规性教育,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所以,对宝宝进行适当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10)不要对宝宝说的话
在家庭里,父母对宝宝主要靠语言交流来进行教育。因此,父母的语言对宝宝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经常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宝宝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很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①宝宝的自信是在父母的一次次肯定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所以,当宝宝某件事没做好时,父母不要说:“你真笨!”这样宝宝会表现出退缩和沮丧的状态,因而不敢尝试新的探索,要鼓励宝宝继续努力。
②宝宝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差,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父母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经常吵架,遇事互相指责、互相贬低,这样会降低父母在宝宝心目中的威信,导致宝宝不尊重父母。所以,父母之间应和睦相处。
③宝宝的模仿力很强,父母的语言对宝宝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父母说话要规范、流畅、文明,尽量避免说粗话、脏话。否则宝宝会效仿父母说粗话、脏话,会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④宝宝的自尊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靠父母的尊重来培养的。所以,父母要尊重宝宝,不要随意伤害宝宝的人格和自尊心。当宝宝做错事的时候,批评宝宝要就事论事,不要牵涉宝宝的人格。父母可以说:“你今天做的事是不对的!”并给宝宝讲清为什么不对,哪里不对,耐心给宝宝讲道理,说服宝宝改正,而不要说:“你这笨蛋,总是做错事!”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使宝宝失去与父母相处的乐趣,也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压力,让他产生压抑感。
⑤快乐是宝宝的天性。培养宝宝快乐的个性除保证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外,还要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要多采用正面的教育,如宝宝看书的姿势不对,父母要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你可以坐端正些吗?”而不要说:“不要这样看书。”又如宝宝画的画有的地方不是很好,父母要亲切、婉转地对宝宝说:“你画得很不错,如果把这个地方再好好改一下就更好了。”而不要说:“瞧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这样,宝宝会以为父母是在故意挑他的毛病,或认为父母不喜欢他、不爱他,会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