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儿童资源网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很多家长在孩子大学选专业上也是如此﹐不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硬性地让孩子去做。药理学近几年在美国的确很吃香﹐竞争很激烈﹐原因是读八年书出来﹐每小时可以赚几十美金﹐年收入至少在十万以上﹐相比读医学费力少﹐赚钱却相差无几。所以很多父母极力推荐﹐拼命劝说孩子选读这门专业﹐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或者是否有能力读下来。其实﹐这门专业读起来并非容易﹐专业也非常枯燥。如果孩子不是很有兴趣﹐甚至没有能力读下来﹐岂不是让孩子受苦﹖如果孩子不喜欢﹐他们即使毕业找到了这样一份厚薪的工作﹐他们也不会安心好好地工作。在美国“跳槽” 或者换工作是常有的事﹐并非是薪水不高﹐而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
  2).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无可厚非﹐没有错﹐但是不能一味地套用在小孩子身上。孩子未成年﹐对父母不应该有什么隐私。如果他有什么隐私不可以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来说并不好。有的孩子滥用这一权力﹐ 为了不让父母干预他们自由﹐干脆在自己的房门上标明﹕尊重个人隐私﹐未经允许﹐不可进入。实际上就是拒绝父母监察和督导。另外也是对父母的极大藐视和不尊重。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成长﹐父母有权利﹐也有责任知道孩子所做的一切。
  我跟儿子有一个约定﹐十八岁以前﹐对父母没有任何隐私﹐电脑里的邮件密码必须公开﹐我们可以随时查看。我们还真的从里面发现很多乌七八糟的邮件。我儿子爱看课外读物﹐他的书包我们会随时检查﹐要了解他在读些什么课外书。有时会翻出一些同学借给他玩游戏盘。如果父母不及时查看﹐孩子看了或者读了一些色情﹑凶杀﹑暴力等邮件和书籍﹐他们走上邪路还不晓得。
  正由于美国太强调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失去了对孩子管教的最好阶段﹐才导致青少年帮派﹐毒品﹑性氾滥﹐同性恋﹐校园枪杀氾滥成灾。有些孩子加入帮派﹑喝酒吸毒﹑杀人偷窃等等﹐社会要承担责任﹐父母更是要承担责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暴露过很多的问题﹐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给予管教和纠正﹐使孩子走歪﹐ 以致于犯罪﹐不是父母的责任又是谁的呢﹖
  但是﹐尊重孩子隐私和尊重孩子是完全两会事儿。尊重孩子隐私﹐是孩子在做什么﹐父母没有权力知道﹐更不可以管。而尊重孩子是指把孩子当作一个人﹐一个朋友看待﹐不可以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随从己意来呼来唤去。有的父母目的是想鼓励孩子﹐但是方法不对﹐常在别人面前夸别人孩子﹐数落自己孩子﹐通常的说话内容是﹕你看看张三李四﹐再看看你的样子﹐很不争气。这样对待孩子﹐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很自卑﹐觉得很难达到父母的满意﹐因为父母总能找到比自己孩子更优秀的孩子来比较﹔或者使孩子颓废﹐破罐破摔。有的父母甚至孩子都已经成年了﹐对孩子仍然公开数落。记得我的一个中学时的好朋友﹐他七八年考到师范学院政治专业﹐当时能考进大学已经是很不易的事﹐父母脸上是很增光的。这个朋友的父母很为她骄傲。可是后来看到她的一个朋友考的学校和专业比他们女儿好﹐这个母亲在人家的庆祝典礼上当著众多人的面﹐劈头盖脸地对自己的女儿说﹕“你看人家考的学校和专业﹐多有前途。再看看你﹐将来一点出息都没有﹗”我当时也在场﹐那个朋友听了母亲这样不尊重的数落﹐ 脸涨得红红的﹐心里很委屈﹐ 眼泪几乎落下来。我也很为她难过。
  3). 教育孩子不可以体罚
  孩子在不懂事以前﹐也就是六﹑七岁前﹐必要时要采用强制性手段管教﹐甚至可以动用“拳头” 或者体罚方式﹐因为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服从父母的权威﹐必须顺服父母的管教﹐尊敬长辈。当然﹐管教不一定体罚才是上策﹐而是﹐当孩子无视父母的权威时﹐根本不听管教﹐或者一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时要采用体罚形式﹐将孩子镇住。否则﹐ 错过一次﹐就会让孩子的坏毛病滋生起来﹐长大再管教就比较难。如果错失多次﹐以后就根本无法管教。有的男孩子小时很调皮﹐天不怕地不怕。如果父母不看管好﹐很容易惹祸。比如﹐我儿子小时候很淘气﹐什么危险做什么﹐不是爬高﹐就是动这动那﹐甚至有时开煤气告诉他根本不管用。有一次﹐他在二楼的栏杆外面穿来穿去。儿子的姥姥站在楼下惊吓得不敢喊他﹐担心他一紧张从二楼上摔下来。姥姥和颜悦色地将他哄下来。儿子一到楼下﹐姥姥抓过来照著屁股就是一顿猛揍﹐边打边说﹕“我看你以后还敢爬楼上不敢。” 儿子被打得嗷嗷叫﹐直喊﹕“姥姥﹐我再也不敢了。”。从那以后﹐儿子乖多了﹐只要大人告诉他不可以爬楼﹐他就不做了。有的孩子对长辈随意吼叫﹐不礼貌﹐对他人不懂得尊重﹐如果告诉还不管用﹐就要体罚教训﹐让他记住﹐以后不可再犯。小错不及时纠正﹐将来一定铸成大错。一般来说﹐孩子大约七岁以后﹐也就是上小学以后﹐可以用言语说教方式。如果言语不奏效﹐适当的时候还是要体罚﹐但是﹐父母不是体罚完了就没事了﹐而体罚后一定要告诉孩子被体罚的原因﹐父母的态度这时要温和﹐让孩子感到父母既亲切又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