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儿童资源网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所以﹐父母把孩子的所有教育都寄託在学校上﹐是极大的失误。父母以为孩子从出生到七﹑八岁前这段时间需要父母关照﹐以后就是学校的责任了﹐不必再费心思管教他们。 岂不知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更需要父母的感情呵护﹑言语的交流和成长的引导。青少年的问题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很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执意自己决定一些事情。由于他们不懂得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所以﹐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受到挫折时﹐很容易去找週围的一些同学或朋友来出主意。如果这个期间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父母没有及时引导﹐经常与孩子沟通﹐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
  4. 放任自由型的
  “严师出高徒” ,“棍棒出孝子” 是中国的传统式教育﹐也验证了这种教育有其优点﹐至少让孩子从小学会尊重权威。如果运用得当﹐会让孩子受益的。然而﹐随著经济﹑科学的发展以及文化渗透﹐国内摈弃了一些好的传统﹐却把外国一些不好的东西一栏子吸收了进来。
  美国家庭比较尊重孩子的个人主权﹐让孩子随著自己的个性发展。 表面看来这种教育比较“文明”。但是实际从所导致的结果来看并非如此。 要看孩子在什么年龄阶段。当一个孩子还不懂得辨别是非时﹐过份地“尊重”﹐会导致孩子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专横跋扈。
  这种放任自流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
  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游玩和兴趣活动,从不强制孩子,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如果孩子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对身心有益的活动﹐当然家长没有必要干预﹔可如果孩子不是这样﹐而是打游戏﹐沉迷于网路﹐听一些污秽下流的摇滚乐﹐吸毒喝酒﹐ 看充满色情﹑暴力和凶杀的电视电影﹐同一些不良的孩子交往﹐等等﹐ 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吗﹖任他们自己决定吗﹖
  前面讲过我儿子来自北京的那个同学。由于奶奶和爷爷已经八十多岁﹐对孙子的管教无能为力﹐ 只好电话向儿子儿媳“告状”。未曾想到儿子儿媳竟嫌老人家太保守﹐跟不上国外自由发展的潮流。他们告诉老人家﹐不要干涉他们的儿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儿子不进监狱就用不著这两位老人“操心”。爷爷奶奶无可奈何﹐对孙子只好看之任之。最后眼睁睁看著孙子不但高中没能毕业﹐还带来家一个女友同居。
  儿子高一时﹐学校有一次布置了课后作业。该课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儿子那一组共三人。週六他把同学招到家里来做﹐可是那天只来了一个女孩﹐另外一个男孩子有事情没能来。看到儿子的同学来﹐我赶忙招待﹐拿出冰淇淋给那个女孩吃﹐还拿出一些饼干糖果之类的小吃﹐统统摆到桌子上﹐我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谁知﹐过了一会儿﹐儿子小声对我说﹐那个女孩要酒喝﹐自己已经开冰箱拿出一罐啤酒在喝呢。我到厅里一看﹐果不其然﹐那个女孩正坐在饭桌前喝著酒﹐就著花生﹐翘著二郎腿﹐ 在看电视。我立刻坐到她旁边﹐对她说﹐如果你父母知道你喝酒会生气的。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肯定地回答﹕“他们不会的。在家我父母喝﹐我也可以喝﹐他们从来不管我。 啤酒比饮料解渴也好喝。”
  给孩子自由﹐一定要有个“度”﹐因为未成年的孩子还没有能力把握自己。然而﹐有些孩子能够自己决定的事情﹐当然不可以让孩子一定听从父母的。例如﹐有些事情是孩子的确不喜欢做的﹐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做的﹐如学钢琴﹐跳舞﹐游泳﹐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孩子到了高中要选课﹐选什么课程完全可以自己定夺﹐因为他们应该学哪些科目对自己有帮助﹐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我认识一个母亲﹐孩子的课程本来她自己可以决定﹐但是这个母亲一定要加上个人的意见﹐并且非要孩子采纳。结果孩子几年高中读下来﹐所得的成勣并不理想﹐大学考得也不如意。因为这位母亲让孩子选的一些课程难度太大﹐影响了考大学的平均成勣。然而母亲仍看不到是自己干涉的缘故﹐反而埋怨孩子没有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