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儿童资源网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然而﹐很多父母捨不得揍孩子﹑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做错事可以原谅。从来没有被父母打过的孩子﹐等他们长大犯很严重的错误时想打他已经不可以了﹐因为他们心里接受不了。一是﹐他们没有挨过父母打﹔二是﹐他们长大了﹐自尊心很强。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母亲一般揍哥哥﹐从来不揍我。后来我养成甚至容不得别人批评。如果被母亲训斥了﹐我就会以“绝食” 要挟她﹐使母亲不得不向我“低头” ﹐搞得母亲很为我头痛。
  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失败就是﹐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误﹐父母只可以用言语管教孩子﹐不可以动手。学校老师灌输给学生的就是你有抗拒父母体罚的权利﹐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父母没有权威。所以﹐很多父母不敢揍孩子﹐担心被邻居告到法庭。这就是美国孩子太肆无忌惮﹑放纵自己的原因。甚至孩子可以打父母﹐但是父母却不能打他们。孩子的权力大过父母。
  但是切忌﹐这里所谈的不是父母可以随意用体罚的形式管教孩子﹐假如是一些非原则性的事情﹐让孩子承受皮肉之苦是不对的﹐例如﹐有的父母有洁癖﹐如果孩子把家里搞得乱了一点﹐或者吃饭忘记了洗手﹐父母就大发雷霆﹐甚至动武﹐这样做不妥当。或者是父母自己因为工作或者是家庭关系心情不顺﹐拿孩子出气﹐这就更不应该。
  教育子女的失误和失控
  如果父母能做到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管教孩子口径一致﹐发现孩子毛病及时纠正﹐教育孩子从小顺从父母﹐ 尊敬长辈等等已经是尽其所能了。然而﹐ 对于父母来说﹐无论在教育孩子方面考虑得多么细緻﹐都无法避免一些失败和失控﹐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父母自身缺乏身教﹐削弱教育孩子的力度。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软弱之处﹐虽然知道有些事情是好的﹐但是还是无法做到。就象《圣经》所讲的﹕“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人心里有两个律在争斗﹐至此造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外表一套﹔内心又一套的双重性格。举我为例。
  1 无法处处坚守诺言
  我和丈夫定了一个口头的“ 约”﹐就是双方在吵架的时候﹐尽量不暴露在孩子面前﹐ 到外面去解决。但是有两种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一是﹐我们无法保证每次吵架都很理智。 记得我有一次情绪就失去了控制﹐根本考虑不到儿子在场﹐同丈夫大吵起来。丈夫忍无可忍﹐顺手拿起闹钟就摔到了地上﹐儿子呆呆地看著所发生的情形。看到丈夫的行为﹐我更是变本加厉﹐同他大闹了一场。二是﹐即使我和丈夫每次吵架都很理智地躲避儿子﹐但是﹐当他长大时﹐发现我和丈夫的关系并非他想像的那么和谐美好﹐我们在他面前的所作的岂不是虚伪么﹖他会怎样想﹖会信任父母么﹖以后他面对家庭的类似问题会怎么办﹖
  做父母的可以做到教育孩子的口径一致﹐但是很多时候父母的意见并不相同﹐势必会产生分歧﹐被孩子发现。
  2 无法时时以身作则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告诫孩子不许说谎﹐而自己却常常说谎﹔ 父母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而自己对父母﹐对长辈不体谅尊重﹐对别人的孩子没有一点怜悯和爱心﹐﹐﹐﹐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争战﹕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婆媳之间﹐朋友之间﹐邻里或他人之间等等﹐都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力度。
  所以﹐没有良好榜样的父母﹐ 让孩子顺从父母﹐听父母的话很难。 况且﹐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很多问题﹐一般都随自己的私慾来管教孩子﹐往往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任意打骂﹐或者大肆娇宠﹐或者命其按照自己所刻定的未来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世上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对自己尊敬的。然而﹐我们要得到孩子的尊敬﹐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被尊敬的样子。然而﹐我们能做到么﹖我自己就是如此。我心里愿意孝敬母亲﹐可是又容忍不了母亲对自己的唠叨﹐更不能容忍母亲平白无故对我责备。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觉得母亲应该理解我﹐顺著我﹐而不是数落我。否则﹐我就同母亲大发雷霆。其实﹐这一切儿子都看在眼里。 还有更多的父母为争钱夺房﹐对自己的长辈大打出手。在对待婆婆上﹐我虽然从未和婆婆红过脸﹐但并不表明我很孝敬婆婆。当婆婆不能给我照顾孩子时﹐我对丈夫有过很多的埋怨。我认为长辈帮助小辈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个有孝敬心的人怎么会如此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