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儿童资源网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结婚后﹐夫妻刚开始磨合﹐有很多不适应﹐ 磕磕碰碰总不可避免。尤其我的个性很强﹐脾气坏﹐很霸道。记得那时每天心情很糟﹐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但是﹐考虑到儿子在身边﹐我们夫妻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实在控制不了﹐我们会到外面争吵﹐休战后再回家。所以﹐在儿子眼里﹐ 我们是和蔼几乎从不争吵的父母的﹔ 在婆婆公公的眼里﹐ 我们是恩恩爱爱﹑美满和谐的夫妻。
  2)管教孩子口径一致
  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管教孩子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往往父亲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溺爱和从容。父亲在管孩子时﹐母亲常常拦阻﹐并责备父亲的不是。这是管教孩子最失败的地方。因为这样会混淆孩子的对事情的分辨能力﹐以为站在他们一边的之所以帮他们说话﹐是因为他们做得对。其实﹐做妻子的﹐不管丈夫管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妻子都应首先站在丈夫的一边﹐维护丈夫的尊严。如果丈夫管教的方式不对﹐可以在背后商讨或者责备。作为丈夫﹐当妻子在背后指出意见时﹐也当虚心接受﹐不要固执﹐免得夫妻之间的分歧影响双方感情﹐对教育孩子也不利。
  虽著年龄的增长﹐ 儿子对週围的事物也开始渐渐了解多起来﹐莫名其妙的毛病也慢慢地凸显出来。然而﹐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守了一个口头协议﹐就是无论谁管教孩子﹐不管对错﹐都要共守同盟﹐ 不能站在孩子一边。 因为我们意识到﹐父母教育孩子不一致的话﹐孩子不明白对错﹐很容易怂恿和培养很坏的个性。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对不站在自己一边的父亲或母亲很不尊敬﹐其个性也很难管教。
  我儿子刚上小学时﹐有一次在街上踢足球﹐丈夫几次喊他不要在马路上玩﹐有危险﹐可他象没听见似的。几分钟后﹐丈夫发现他仍在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就气得暴跳如雷﹐抬起脚就朝儿子的屁股踢了过去。儿子下意识用手遮挡﹐屁股没有被踢到﹐胳膊却被重重地挨了一脚。这一脚可不轻﹐到了晚上﹐儿子的胳膊肿了起来﹐不能移动弯曲﹐到了第二天﹐肿得象个大棒槌。我带他去医院做了X光透视﹐发现手腕骨裂纹。我当时心里对丈夫的做法也很生气﹐但是我想到我要持守我和丈夫在教育儿子上定下的口头协议﹐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说责备丈夫的话。由于担心儿子对爸爸产生怨恨﹐从医院一出来﹐我便告诉儿子是因为爸爸爱他﹐怕他在马路上玩耍出危险﹐才这样重重管教他的。其实﹐ 小孩子很少记恨父母的。然而﹐回到家里﹐背著儿子﹐我狠狠地埋怨了丈夫一顿。丈夫没有说什么﹐他也承认自己管教孩子有些太冲动。晚上儿子临睡前﹐丈夫用手抚摸儿子的胳膊﹐问他痛不痛﹐儿子反到象大人似地安慰丈夫﹕“一点儿也不痛。爸爸﹐ 是我不对了﹐以后我再也不在马路上踢球了。”
  4. 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品行教育
  1)及时纠正孩子任性
  儿子两岁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离开了婆婆家。一开始孩子由婆婆照看由于想念他﹐另外也担心奶奶娇惯他﹐所以就将孩子领了回来﹐送到託儿所。一方面可以管教时不受其它方面干扰﹐另一方面﹐孩子自己带会加强跟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儿子从日托回来﹐我忙于做饭﹐他要我给他讲故事﹐我没有答应﹐他就抱著我的大腿哭起没完没了﹐第一次我迁就了他。接连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爸爸陪他也不行﹐非我不可。这一天我同丈夫商定好好管教他。于是﹐丈夫拿了一个毛巾﹐塞到儿子手里﹐对他说﹕“你冲著对面的那个大楼哭﹐把叔叔阿姨都哭出来。什么时候哭够了再回来。”说完﹐丈夫就把儿子扯到门外的栏杆处﹐我和丈夫坐在门口的小桌子边吃饭。儿子毫不客气﹐ 果真扯起嗓门“嚎” 起来﹐而且边哭变看看我俩的反应如何。我和丈夫没有理他﹐一直在吃饭。时间大约有5分钟﹐儿子的哭声由强到弱﹐最后没有声音了。这时﹐儿子“知趣” 地﹑无奈地回头对我说﹕“妈妈﹐我哭够了。”“想吃饭么﹖”我问﹐“想吃。”后来﹐每当儿子耍小性子要哭时﹐我都会提醒他﹕“想要毛巾吗﹖”﹐儿子就会立刻止住眼泪﹐羞愧地说﹕“不要。”便不再执拗了。仅一次“狠心” 就改好了儿子爱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