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一天﹐儿子把一个瓷器装饰打碎了。在他要玩之前我一再叮嘱他不可以动。可是﹐在我洗碗的当儿﹐他偷著拿去玩﹐掉到地上打碎了。我很气﹐倒不是因为那个瓷器值钱与否﹐而是生气他不听大人的嘱咐。我让他伸出手来狠狠打了几下。他哭了﹐没有出声﹐只是眼泪挂在脸上。揍完之后我没有再理他﹐便同丈夫到里屋看电视去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不知过了多久﹐我和丈夫发现儿子一直没有进里屋。我很奇怪﹐便假装到厨房拿东西﹐路过外屋看看他在干什么。外屋的灯没有打开﹐儿子竟然躺在沙发上一动也不动。很显然他在为刚才我打他的事儿生气﹐希望我能哄哄他﹐也有试探我对他自己躺在沙发上是否心痛的意图。想想看﹐这种“心计”有人教过他么﹖人的罪真是与生俱来的。我从里屋到外屋﹐发现他躺在那儿﹐没有理他﹐径直到了厨房。过了一会儿﹐我又回到里屋。他见我根本没有理会他﹐自己不得不开口了﹕“妈妈﹐妈妈﹗”我说﹕“叫我干吗﹖你想一个人在外屋睡么﹖”他听我口气很硬﹐没有机会可钻﹐便从沙发上爬了起来﹐ 过来抱住我说﹕ “不要﹗妈妈﹐我错了。”我说﹕“知道错了﹐改正就是好孩子。想到屋里睡觉吗﹖”儿子愉快地点点头。
很多时候父母不捨得让孩子哭﹐以为孩子哭﹐没人理睬很可怜﹐或者担心孩子会哭坏了身体。其实﹐这是父母极端的错误。正因为孩子小﹐对一些事物还没有形成概念﹐及时矫正他们的毛病是必要的﹐只要父母不是无缘无故﹑不分青红皂白﹐就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只会对他们有益。假如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管教﹐等他们长大了再去修正﹐反而会让他们无法接受﹐身心受到伤害。
2)让孩子学会顺从父母
还记得送儿子去託儿所的前一天﹐我告诉他明天去幼儿园﹐他理解为上公园﹐所以直点头表示高兴去。去託儿所的那天早晨起得很早﹐儿子满脸兴奋﹐一进託儿所就径直跑到滑梯那儿玩。我办理完入托手续﹐就将他交给了负责人﹐带他到中班。我趁他没有注意就溜了出来﹐站在他所在那个班级的窗外。只见儿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按到一个小椅子上。这时其他小朋友都正在听老师在讲什么。儿子刚刚坐下一会儿﹐便拔腿开门往外跑。老师见此一把将他揪了回来﹐狠狠地将他又塞到椅子上。这时﹐儿子哭了﹐见此情景﹐站在窗外的我也哭了。丈夫将我拉走﹐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送儿子到託儿所﹖”我不知道那天是怎样过的。到了下班时间﹐我飞快跑到託儿所接儿子。儿子一看见我就委屈地大哭起来﹐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天没有看到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极其恐惧的。第二天早晨﹐儿子死活不肯起来﹐他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是他心里明白。我没有顺著他﹐强行将他穿好衣服﹐带他走。刚到託儿所门口他就开始哭﹐到了教室就放声哭起来﹐哭得我无法离开。一气之下﹐我将他拖出来狠狠地揍了他两下﹐厉声喝道﹕“以后不准你哭﹐再哭我就揍你﹗”儿子的哭声没了﹐但是眼泪去没有止住。只见他别著嘴﹐眼泪哗哗地流﹐无奈﹐我只好忍痛离开去上班。几天后﹐儿子就适应了﹐每次接他﹐都看他高高兴兴的。
儿子开始明白事情后﹐我就给儿子立下一个规矩﹕出门不准要东西﹐ 凡他想要的东西一律不给买。儿子倒是很乖﹐每次路过商店橱窗看著里面的东西时﹐他都直摆手说﹕“妈妈﹐我不要。”“不要东西是好孩子﹐ 那我们就走吧” 一次﹐出了商店门口儿子便问我﹐说﹕“妈妈﹐你不是说我要你就不买。那我不要你怎么也不买呢﹖”听到儿子这番问话﹐觉得他实在是幼稚得可爱﹐但没有向他说明白是我的错。后来他也就习惯了不向我们要什么东西﹐都是我们看他缺什么给他买什么。实际上﹐孩子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的东西是否对他有益﹐所以大人就要替孩子把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