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教导孩子自动自发的精神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平常就要给他机会,让他有勇气去尝试,但是千万不要没有教就让他去尝试。你必须教会他注意事项后,再勇敢让他去试,而且要在旁边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对他信任,孩子就会显得不一样,像我刚刚请到我那两个孩子从外婆家回来时,我发觉他们的胸膛突然间长厚了,他们感觉到一份特有的自尊,觉得帮爸爸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了。
智慧其实可分為七种类型:
一、语文智慧二、逻辑----数学智慧三、音乐智慧
四、空间智慧五、肢体----动觉智慧六、人际智慧七、内省智慧
身為父母应认真发觉子女这七类智慧最佳者,再去带动其他智慧,而不是一味要求父母所期待发展的智慧,而研究指出:人类的学习10%来自书本、15%来自听闻、75%来自生活体验。所以,不要一切都帮子女安排好,更不要让子成天补习上课,那将使子女失去主动学习的动机,让他懂得去处理,应对变迁的社会,从生活中得到良好的体验,而主动性是跟大人学来的,让孩子能够掌握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能力,好好去开拓它,同时以此培养多元的智慧,有了多元的智慧,我们就能够适应和应付这个自由开放不断进步的社会。
(二)培养子女情绪管理
第一、良好情绪教育的开端
我们如果希望子女在这样一个繁忙、高竞争的环境裡能够适应得很好,那麼他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因為情绪比较稳定的人,不只是在待人接物上表现良好,他的创意、稳定性,甚至对於某些理念跟原则的坚持,也都有比别人好的表现。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上,IQ决定成功的机率是20%,而EQ 则是80%。我非常相信这项评估,因為在我长期的諮商、观察中发现,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却经常干出傻事,只因為跟老师吵架,竟然放火烧掉资料室;因為感情发生问题,轨把情敌给杀了,因此而断送掉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原因就在於他们的情绪状态不好,适应环境的基本态度受到很大的情绪干扰。
第二、避免不当的身教
心理学家罗杰斯Dondld,J﹒Rogers)在一篇名為《我们如何教孩子惧怕》的论文裡说,孩子的惧怕通常是透过我们的身教学来的,很少是透过语言。父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安全感,孩子会直接拷贝过去。近日的九二一大地震,我们就发现,灾区的孩子说我听到爸爸妈妈大叫,他们比较害怕,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惧怕大都是你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教给孩子的」,它会对孩子构成严重的压力。我曾提过的提出多元智慧观念的心理学家迦纳,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今天教育上最大的失败是甲等主义、升学主义、功利主义,这三件事足以让一个人在学习上產生扭曲,构成严重的压力,以至於无法开阔的发展自己的潜能。你满脑子都是功利,对孩子產生压力,压力引发惧怕,焦虑就随之而来。其实人很少被他的功课或一个正当的负载给压垮,真正会把自己压垮的是惧怕所產生的压力,是害怕时所增加的垃圾负载,这些垃圾负载会把人给完全淹没。所以我们在做情绪教育时,强调必须有好的身教,即使碰到不如意的事,也可以笑笑的讲出来,或先把它摆到一边,然后高高兴兴谈点别的,听听值得欢喜的事,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绪教育的身教。
第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身為父母者要注意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跟信心,要容许孩子去做一些尝试,不要批评他,越是能让他主动去尝试,他越不会害怕,越有成功的机会。我每次完成一件事,我的妈妈都会说:「嗯,你做得不错。」这样的态度好像会遗传。其实,你只要让孩子多去尝试,他就会多才多艺,不过孩子做好后,要记得对他表示欣赏,他就会更勇於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勇於尝试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件。你让孩子主动去试试看,他就会有责任感,有信心就不会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