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2.)严禁滥看电视、开夜车
看电视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我奉劝各位不要太常看电视,选择好的节目,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看太多电视,寧可跟孩子聊天、歌唱、谈话、阅读,也不要看那些没有营养的电视节目。还要注意的是,电视常是暴力跟色情的来源。并且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电视看得比较多的孩子,他的挫折容忍力会下降,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差,原因在於电视是直接引导你,使看的人无法思考、没办法操作,所以他失掉了思考跟操作的机会和能力。所以你要适度的选择好的电视节目。我们也要帮孩子建立好的基本生活作息,规定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建立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很多国、高中的学生常念书念到半夜两、三点才睡,第二天拖著疲惫的身子到学校,根本就没办法集中精神,整天迷迷糊糊的,晚上再去补习,回家后又搞到三点,请问他白天的时间是不是全浪费掉了?我一向严禁我的孩子在国小、国中、高中这段时间做这种事,而要求他们在白天眼睛一定要是亮的、耳朵是清明的,这样老师讲的东西你就可以记上七、八成,回家后稍稍复习一下就可以记得很多了。这些都是一种生活基本规范,生活规范越健全,孩子就会适应得越好,越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
同时我们也需要带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人际关係,人际关係越好,沟通能力越强,就有友谊的温暖,这种友谊的温暖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做父母的除了身教之外,还要能够引导他跟别人做朋友,勇於去跟其他孩子相处,这样交友的经验就会慢慢的增加。所以做父母的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做一些穿针引线的工作,我知道有些家长很善於使用这种动力,会邀集几个家长把孩子聚在一起,一同去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说夏令营、游学活动等,这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最怕的是你都不带他出去,他就自己偷跑出去,每天跑到漫画书店或电动玩具店,那才是麻烦呢!
交友是从实际经验中慢慢学习来的,我们如果勇於踏出去跟别人合作,人际关係会有很大的突破。有些人有很好的学位,可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有些人有一技之长,却连基本的人际相处都处理不好,有时候甚至保不住工作,所以人除了需要在专业领域上下工夫外,当然也必须要有处理人际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四)培养子女正当信仰
什麼是孩子的心灵生活呢?我认為最重要的是宗教。不过我反对一部分的宗教,尤其是迷信的、把人的脑子教成刻板思考的宗教,这种宗教我们早就应该放弃掉。我所谓的宗教是指正信的高级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这些正规的宗教可以给我们心灵的啟发。
(1.)宗教旨在开啟智慧
真正的宗教在於谈生命之道,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在这个人生裡应该怎麼做人 ? 怎麼做才是上苍给我们的真正啟发?怎麼做才能符合极乐世界的要求 ? 怎麼做才能跟天理吻合?这些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的。我认為宗教是开啟一个人生命的智慧,只要违反这一点就不是宗教,只能称為迷信的东西,是一种寄託而已。一个能真正开啟人的智慧、开啟爱的心灵,它才是真正的宗教。宗教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丰富的生命力、丰富的感情能爱物爱人,我们称為「博爱」;让一个人肯长进、不断的努力累积经验,从而开啟生命的智慧,我们称為「宽广的智慧」。《圣经》裡这麼说:「我们要培养博爱,同时需要宽广的智慧。」而儒家所讲的是「仁智双修」,仁就是仁爱,智就是智慧,其实是一样的,它是儒家的道统。再来看看佛教,佛教说「悲智双愿」,悲、智就是慈悲与智慧,也就是爱;人要打开视野才能生活得好。有慈悲心、有爱心的人,就能让自己跟别人相衔接,所以已立立人、已达达人,这是耶穌,孔子、佛陀所共同的教化。
我们从生活中看出生命的原委、生命的意义,使自己更為丰富;我们有爱、有热情,可是也知道生命的侷限性,还有一个更远的未来,那个末来我必须现在负起责任,必须现在的我是快乐的,有能力快乐、能爱人,我才是上苍的子女,才是那个极乐世界的一员。这个精神生活从有限的生命跨到无限的未来,这是我们在教育当中必须教给子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