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儿童资源网

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讨论:主要是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探讨来达到对某些概念和问题有更精确、更深入的理解。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是发现自己问题的一个快捷方式,更是提高自己对概念等理解的好方法啊。不要担心同学从你那里得到学问,应该担心的是你能不能给同学讲清楚你自以为掌握的内容。要记住的一点是:同学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学会讨论的学习方法让你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思索:其实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自我深省,来达到对问题的更好认识和理解。怎么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安排好,就需要你先思而后行。最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想想今天的事情哪些做好了,哪些又没有做,什么时候去做,心里要有个安排。学会思索了,就可以设计你的生活,计划你的生活,成就你的生活!
  针对练习:通过查漏补缺和总结归纳发现有些概念点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来达到掌握的目的。有的练习是以背诵、记忆为主,有的则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参考书、习题册来安排、组织进行,这是自学能力的高度表现。
  呶,我们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还发愁什么?
  复习的难点
  复习工作开展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1?复习是自主的学习行为
  比如作业通常由老师做出要求和安排,目的和内容比较明确。而复习的工作需要自己来设计安排,不需要对老师有什么交代,所以思想上容易麻痹和忽视。那么在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安排。对于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和方法,这种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
  2?复习是讲究节奏和规律的学习行为
  由于复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所以想把握好复习的节奏就要对记忆及记忆规律有透彻的认识和了解;反之,复习效率就会表现低下,甚至徒劳无功。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1850~1909),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通过对这条曲线的了解,我们将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复习工作。
  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大约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这个曲线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记忆规律有以下特点:
  1?一次记忆和学习不可能把所有的记忆内容都记住,但也不可能全部忘记;
  2?记忆中遗忘率在记忆学习后的三天达到最低;
  3?在合适时间进行重复记忆,效果会更好!
  有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却不知道,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同样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的牢固性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见图)
  大家都有对外语学习感到比较痛苦的体验就是单词总是不能记完,发音再好,没有足够的单词量也是不行的,单词量的多少的确是外语水平的一个标准,所以学习外语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反复识记单词的过程。背完了忘,忘了再背,有一位外语系的教授曾戏称背单词就好比“笊篱捞水”。为了增强记忆,有许多的记忆方法,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重复。古语“学而时习之”,就是针对学习方法和记忆规律的最好诠释。当然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最好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来确定。不过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了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