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到了碰头的时间,大家陆陆续续回来了。使我稍感失望的是:孩子们的总结很零散,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人甚至没有找到合适的大学生交谈过。我想这种主动出击的做法对他们来说也许太陌生,效果不是很好也容易理解。我就与孩子们说:“既然如此,这样吧,我们一起找一个大学生聊聊。”
很幸运,没有走多远,我们碰到一个大一的学生愿意接受我们这样非正式的采访,这位戴着眼镜、长得瘦瘦的大学生本来要去图书馆,当得知我们的意愿后欣然应允。大家围坐成一圈后,我让一位同学买了瓶矿泉水交给这位大学生,他起初执意不要,后在我们一再劝说下,这位大学生谦逊地收下了。我们的对话就在著名的“荷塘月色”的地方开始了。
通过了解,这位大学生是从云南考来的,在高中就读的是昆明中学,这位同学讲:“昆明中学是重点学校,不过在我们班,我只是20名左右的学生,按理说,凭这样的成绩,我是考不上清华的。”说到这里,同学们和我都觉得非常有趣,他不仅是成功者,而且是超越极限的成功者,那一定是应该有什么原因的。这位大学生继续讲道:“其实也不算什么,考前三四个月的时候,我就想,大家是理科班的,数理化的成绩都差不多,最后时期再怎么用劲每门也就三两分、四五分的差距,多不到哪里也少不到哪里。可是文科部分就不一样了,稍不小心10多分的差距就出来了,所以高考前我更重视文科的复习,最后我的成绩为什么能上清华,就是这些科的成绩比我们的优生要强,所以总分也就上去了。”哦!原来是这样。好一个现代版的“田忌赛马”。这样聪明地对待考试,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表现了极好的个人素质啊,有什么理由到不了清华?
然后我又问道:“你平时学习有什么经验吗?”这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盯着他,这位大学生似乎不知道怎么说好,想了想,说道:“其实平时也没有什么,听课我会很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当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些补充练习,考试前复习,呵呵!很正常,按部就班呗!”我想这样的回答,也许就是孩子们回来收获不大的原因吧,能把本质的问题提出来,才可能有期望的交流效果。
其实在学业上,所有的人,当然这是指正常也努力用功的学生,无论成功与否,所做的事情的环节其实都差不太大,那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是什么原因使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却依然在徘徊?
我本不想直接问,可是看到同学们的表情,这时候也就问我最关心的问题了:“那你平常做完作业检查吗?”这位同学很直率地回答:“基本不检查,有时候难一点的题目可能会回头再看看解题过程是否正确。”这样的回答令同学们都感到有些诧异,甚至看着我,似乎说你怎么老让我们做检查,而人家就不做。我觉得今天真是运气好,清华大学的学子就是棒啊(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想起前面“粗心是错误”一章里,就很强调检查这一环节,而且检查一节里也说明了检查的必要性和意义,那就是检查为了不检查)。我又故意问道:“那你作业和考试中从来都不出错吗?”大学生肯定地回答:“当然会出错。但我都会把所有的错题整理在一个本子上,看看错的原因,然后把对的解写出来,平时的时候会看一看,做一做,考试前还要再看再做。”接着又说:“所以考试中,我基本都能做对,即使做得不好,那也是因为不会,可以这么说,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不对一定是因为不会!”话说到这里,同学们似乎都明白了什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想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的。
在平时和学生们讲如何对待错题,为什么要检查之类的话很多,但似乎都不如现在给同学们的感触深刻。而这也是我为什么这样设计旅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