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看到这里,我想诸位家长朋友应该有点什么触动了吧!
看来,我们不应该轻易放过错误。所以在理解了需要对错误进行总结的重要性后,也应该研究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种类吧。
错误发生的原因
错误大致分三类:
一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错误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准确。经常有同学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很明显,在实际演题过程中,怎么可能不发生错误。如果是不懂,那么对这道题目结果的直接影响只是不会做罢了。就因为说懂不懂,说明白而实际不明白,做题心中无数,错误自然也就来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请看第二章第1节。
二是由于思路不对。由于对题型不很熟练,或者审题不当,造成思路不畅、南辕北辙。通常在考场上糊涂,一下考场就反应过来了。要不就是只要别人小小的点拨和提醒,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这种错误最具欺骗性,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实际上并不扎实的知识结构使错误再次出现变得非常容易。这个问题的解决请看第二章第1节。
三是由于粗心。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是低级错误,同样的,对粗心的忽视是造成同类错误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对许多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的卷面进行分析,发现产生错误的一大特点就是:低级错误总是重复出现!对粗心问题在第一章第4节里有详细的叙述。
对错误的不当处理和消极反应
面对作业、练习和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很多学生是看一看,知道错了就完了,或者知道怎么错了,认为很简单也就完了。这种无所为和无作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当然也有优秀的教师和责任心强的家长明白“错题本”是个好办法,就让孩子建立了“错题本”,可许多学生在开始的时候还能够及时完成,到了后来也许由于功课比较紧张,或者错误表现得比较简单,就逐渐放松了错题本的使用,甚至最后连“错题本”放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很多孩子对“错题本”的认识是“错题本”不算作业,是额外的内容,甚至是负担,口头上虽然答应去做,实际上却是敷衍了事,所以实际行动中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而对这个真理缺乏很好的认识——“错题本”是减轻学习负担的“作业”啊!
如何解决错误?
解决错误的办法很简单:第一,做完题一定要检查。第二,要把曾经做错的题收录在错题本里。
头一条是对待可能会出现的错误采取的办法,是为了避免错误,关于这点在第三章第3节里详述;第二条则是对已经发生过的错误采取的措施,为了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对错误进行毫不留情、毫不手软、毫不宽容的清理和扫荡。两者应该双管齐下。
关于错误整理及要求
在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错误后,要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在错题本里,我们先把做错的题目全部重新抄一遍,然后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如有不同的解法也能做进去的话是更好的做法。这个过程我们叫“错误整理”。不仅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和种类,而且在错题数量到了一定数目的时候,还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
错误整理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犯错的规律和特点,了解自己犯错的原因,并且通过分析原因找出自己在学业上的不足和空白,达到提高知识掌握水平的目的。在学习上,可以用“错题本”的办法来解决。但这个方法和原理对生活也是一样的。一个不善于总结错误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错误整理的关键是每题必录,不管错题由于什么原因造成,都要被录,一道很复杂的题目,即使是由于最后得数加错了,或者忘了写单位等等小毛病,也应该不厌其烦地摘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