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并不天生就不讲礼貌,但是,他们分辨“对”与“错”的能力却不是很强。当孩子与长辈顶嘴、遇人不打招呼、该说“对不起”不说时,家长对这种行为不进行制止,反而仍以微笑的眼光看着孩子,孩子就会以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不但以后会继续做这些不礼貌的事情,甚至会以此为荣。
  “养子不教,家长之过”,孩子不礼貌待人,做家长的逃脱不了责任。只有养成正确的教子观念,才能培养出有礼貌的孩子。不要等到孩子让自己当众出丑了,或者孩子闯出大祸时,家长才意识到礼貌的重要性。当孩子不礼貌的习惯已经养成时,要想改掉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给妈妈的建议
  当孩子出现各种各样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时,做妈妈的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当然,也不可由于过分着急就对孩子大打出手。当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时,这种接人待物不礼貌的坏毛病将更不容易改掉。
  做事讲究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方法一: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做小主人
  一位母亲在她的“教子笔记”中介绍了自己的教子心得:
  每当家里来客人,要陪客人聊天时,我就和孩子说:“乖孩子,你自己去那边玩吧!”
  “嗯。”孩子嘴上答应着,却不肯动。
  “你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安安静静地玩儿。”
  “嗯。”他嘴上答应着,却在一边大嚷大叫。
  孩子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关门,一会儿又缠着我要这要那,或在客人面前做出不礼貌的行为。于是,我装着换茶的样子,来到厨房,低声细语地把孩子叫过来,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变老实,反而变本加厉,干尽了坏事儿。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部分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不讲礼貌→待人接物,文明礼貌(2)
  不讲礼貌→待人接物,文明礼貌(2)
  孩子屡教不改,这种情况都发生好几次了。这时,我不得不反思,这个小家伙在想些什么呢?有一次,趁孩子高兴,我小心地问他:“你看你现在多乖呀,可是为什么家里来客人时,你就淘气、不听话呢?”
  “你光和客人说话,真没意思!老是叫我到那边去,好像我是个讨厌鬼似的。这太没意思了!我也想和客人讲话。”孩子委屈地说。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要是早了解这些,孩子就不用受前几次的皮肉之苦了。于是,后来家里再来客人时,我就会这样对孩子说:“朗朗,看叔叔来了,先给客人送拖鞋,然后再给客人端茶,好吗?”渐渐的,孩子果然变得很懂礼貌。
  让他帮助做点事情,这样,孩子以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满足,就会更努力地遵从父母的要求。
  还有,要先把孩子介绍给客人,承认其存在的价值之后,再吩咐他说:“到隔壁房间去画一幅画来给客人看看”,等等。给孩子提出各式各样的“课题”,他会干得很起劲。
  想想家里来客人时,孩子表现出的不礼貌情绪,不正是对我们忽略他的反抗吗?这时,与其让他想尽办法设计各种引起别人注意的“诡计”,我们不如一开始就把他“小主人”的位置摆出来,这样既能满足孩子想要与客人接触的心理,又能使孩子养成礼貌待客的好习惯。
  方法二:让孩子学会互换角色
  在教育孩子对待客人要有礼貌时,如果用道理不能说明的话,我们不妨让孩子真正体会一下做客人的感受。
  一位女士在教育其小侄女时很有心得:
  我与小侄女关系很亲密,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侄女却一个劲地吵闹,不理会客人的招呼。第二天,小侄女到我家来做客时,我没有像往日一样用果冻、薯片等好吃的来招待她,而是对她不理不睬。看到我这样对待她,小侄女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时我才对她说:“姑姑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兴了?那昨天来的那位客人跟你说话,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兴呀?”小侄女似乎听明白了,以后家里来了客人,她不但会主动打招呼,有时还会将自己的水果拿出来招待客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