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方法三:适时制止孩子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
  “叔叔,你的嘴巴好臭!”
  “妈妈,这个新娘好丑!”
  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时,恐怕爸爸妈妈一定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孩子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妈妈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话该说,而什么样的话不能说。因为,当孩子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孩子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孩子,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孩子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孩子:“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
  和孩子讨论他人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方法四:在家练习,回家表扬
  如果今天妈妈要带孩子会见一位朋友,在出发之前,妈妈可以和孩子做一个提前练习。如妈妈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想象见面时的场景,然后再先练习一下。
  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如果过了将近一分钟,孩子还是没有向朋友打招呼,妈妈应该鼓励孩子把先前练习过的话说出来。如果孩子因害羞而一时怯场,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妈妈要极力赞赏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孩子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加入书签
  发表书评
  去论坛交流
  推荐给朋友
  自动收藏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三部分智慧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的十二大个性自信(1)
  自信(1)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引语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在25万儿童中选拔了1528名最聪明的孩子,测定他们的智商,调查他们的个性品质,并一一记录在案,然后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研究,看看是不是聪明的孩子长大后都有所成就。
  最后的跟踪结果显示,孩子们的成就大不一样。在这些跟踪对象中,多数人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成为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等成功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汉、穷困潦倒者。
  据特尔曼教授分析,排除机遇等社会因素外,失败者几乎都存在着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质,有的意志薄弱、有的骄傲自满、有的悲观消极、有的孤僻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总之,这些失败者主要是因为个性欠缺而落伍,有的甚至走向成功的反面。由此可见,优良的个性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作用巨大。
  作为妈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个性优良,然而大多数孩子往往遇到困难就退缩、失败过一次就怀疑自己、对别人的错误总是吹毛求疵……面对孩子的这些个性缺点,妈妈们应当做些什么呢?
  本章介绍了很多优秀妈妈培养孩子优良个性的案例,同时还介绍了多种多样实用的方法,相信每个妈妈阅读之后,都会有信心培养出最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