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小茹害羞地瞅着客人,嘴巴动了动,但还是没有发出声音。这时,妈妈凑到小茹的耳旁说了一句话,小茹高兴地跑开了,一会儿手里拿着自己的水果跑出来,送到客人面前:“阿姨,吃水果。”
  阿姨好好地夸了一通这位懂事的小主人。等小茹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客人问小茹妈妈:“刚才你在孩子耳旁说了些什么呀?”
  “我们家孩子胆子很小,见到生人不敢说话。刚才我看出来了,她想和你打招呼,但又不知道说什么,于是我对她说:‘你要是不知道和这位阿姨说什么,就拿出你的水果来招待阿姨’,这样既让这个小家伙表现了自己,又增加了她的自信心。”小茹妈妈自豪地说。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就要求妈妈对孩子的想法了如指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遇到不同的事情孩子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另外,妈妈切记不能忽视与孩子的沟通。孩子讲话时,妈妈一定要做忠实的听众,如果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把孩子的话当成耳旁风,孩子的自信就会被冷落。
  方法二:适时地鼓励和赞扬孩子
  当孩子正为做一件没太大把握的事犹豫时,妈妈不妨由衷地对他说:“我相信你能行的。”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信心倍增。
  在肯定孩子的同时,妈妈还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事实上,小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收拾房间时,会把房间越收拾越乱;洗碗时,会把碗打碎;洗衣服时,衣服没洗干净,洗衣粉却用了大半袋……
  面对孩子的错误,妈妈需要做的是赞扬孩子敢于尝试的勇气,让孩子从犯错误的痛苦中走出来,而不是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
  当然,父母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千万不要对孩子怀有不认可的态度。有一位家长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却说我在欺骗他,根本不是在鼓励他。”因为这位家长平时经常否定孩子,在鼓励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用否定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自然能够感觉到家长的不诚心。这样的鼓励其实是无效的。
  方法三:让孩子从成功中获得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妈妈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就能完成。
  为了增加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感,聪明的妈妈在与孩子做游戏时,总会让孩子扮演警察的角色,并且总是寻找机会让孩子把扮演小偷的自己抓住。
  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时,妈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令他们完成想要做的事情,以便消除这种恶性循环。
  方法四:帮助孩子寻找闪光点
  没有一无事处的孩子,即使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而妈妈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孩子必要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一位妈妈这样写下她引导孩子自信起来的全过程:
  大鹏的学习成绩很差,我给他请过家教,也请老师对他特殊照顾,但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后十名徘徊。因此,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大鹏虽然成绩不好,但是心肠很好,很乐于帮助别人。他积极地为班级打扫卫生、为别的同学修理凳子,甚至替受欺负的同学打抱不平。于是我就抓住孩子这个优点,经常夸奖他:“儿子,我为你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到自豪。”由于我的表扬和鼓励,大鹏在班里表现得更加积极了,后来,竟然被老师和同学们选举为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