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2岁剑桥博士的家庭教育
二、为孩子购买玩具一掷千金
夏杨小的时候喜欢玩具,有的家长也许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可杨文认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小孩子一玩三四个小时竟然兴趣不减,这无疑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夏杨小的时候,喜欢玩拼插玩具。拼插玩具的部件非常细小,犹如小米粒一样。可他会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非常耐心地用小镊子将一个又一个的小部件粘在一起,最终粘成一只战舰或者一架飞机。如是反复,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在快乐的玩耍中不断地拉长,且定格成一种习惯。从而为将来的学习研究积蓄一笔兴趣与专注的精神资本。
同时,孩子玩玩具还是一个“探索”与“发现”未知的过程,其中甚至具有一定的“科研”含量。玩具之所以对孩子构成巨大的诱惑,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有着很多可供他们探索的东西。孩子为发现未知着魔,更为破解未知高兴。孩子的潜力无穷,大人往往漠视了这种潜力,而潜质又是稍纵即失的,挖之是一个丰富的矿藏,舍之如江河奔海一去不复返。老子说:“合抱之木,起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让孩子将来承担大任,家长就应当从小为孩子储存一笔终生受用的探索精神的“存款”。夏杨今天所具有的“格物致知”的科学探究精神,得益于杨文从小对他探究精神的保护和培养。
杨文生活简朴,因个人花钱少之又少,;可是,在为夏杨购买玩具方面,她却可以一掷千金,奢侈得令人吃惊。
1992年在珠海工作的时候,杨文月薪五千多元。当时,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可是,她很少为自己买高档的衣服,也没有置办较好的家具,而是拿出一半多的工资给小夏杨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在杨文看来,孩子该玩的时候,一定让他玩个尽兴,玩出花样,玩出想象力,玩出专注力,玩出成功感。她认为,孩子美丽的童年是不可复制的,孩子的某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再生的。钱花了还可以再挣,孩子错过感受幸福与培养能力的时机,犹如江河奔流入大海一样一去不复返。
今天采访夏杨,他仍对童年时期妈妈所买的玩具留恋不已,他说,妈妈给了他最美好的童年,也培养了他永久性的探索精神。
三、对夏杨爱慕女孩听之任之
上初中的时候,夏杨对一个女孩子特别爱慕,于是,便在纸上反复地写这个女孩子的名字,那种“惚兮恍兮”的样子,与失恋的小青年特别的相似。但杨文一点儿也不担心,认为对于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来说,这是太普通不过了。如果一个中学生从来没有对异性产生过一点儿好感,那才是真的有些不正常。这是一种自然法则,自古如是。但这个时段的孩子还没有到收获爱情的时候,这种异样的感觉不会长久滞留心中,它会随着各种事情的变化而转移。如果家长对此如临大敌,以致对孩子大加干涉,反而会越搞越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杨文采取了默默关注,让其自然化解的态度,并且艺术地提供让他转移注意力的各种机会。果然,不久,夏杨的兴趣又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了。而且这一感情转折,由于没有外力的粗暴干涉,,全部来自自身内在的自然力量,所以,具有更大稳固性。
宇宙浩渺无涯,生命个体在其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人又是万物之灵,可以探索宇宙之奥妙。所以,哲人言:“宇宙生我,我即小宇宙。”现在夏杨在剑桥大学顶尖级生物实验室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便显示了他作为“小宇宙”的巨大潜质与能量。
让每一个时空都具教育意义
杨文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时空都不应当留下空白,个体生命都有探索世界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使生命更具价值更富活力。
一、夏杨的知识是在一般孩子流失的时间获得的
孩子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开发得越早,效果就越明显。杨文深知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就在人们认为没有教育意义的时空里,为孩子设置了教育的内容。